
脉望馆,般儿年点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鱼铁剂此果混无护单位,明代万片测历年间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藏书楼。今位于江苏常熟古城区学院街南赵弄10号,是"古音正宗"的来自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所在地。"脉望":古书中的蛀虫;据《仙经》记载:"蠹虫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为脉望。"把藏书之室取名"脉望馆",赵用贤、赵琦美父子对书的奢爱可见一斑。清代小说家钮树玉有一雅联:"鞠通夜抱朱丝静,脉望朝含绿字香。""鞠通":古琴中的蛀360百科虫。现在这里的对联是:一指春生琴上月,百花香聚案头书。
- 中文名称 脉望馆
- 释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馆主 赵用贤、赵琦美
- 位置 江苏常熟古城区学院街南赵弄10号
藏书贡献
脉望馆是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私家辨剃耻兆藏书馆,与宁波天一阁同一时代,为典型的明代建筑。2006年赵用贤宅(脉望馆)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所藏《脉望馆承探葛钞校本古今杂剧》是记录我国古代戏剧发展历史的瑰宝,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脉望馆又因保存完整,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活化石"。在城市规划中,脉望馆被纳入了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以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为依托,脉望乐兰洪馆的修复、保护和申报全国键定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了坚实基础。脉望馆修复后,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古琴艺术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齐翔称赞此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据赵琦美编订的《脉望住顾传速误容激江发馆书目》著录,收藏图字静做务块参利会吸书近5000种、20000余册。据不完全统计,刊书达36种、126卷,抄校了大量秘本。且广泛搜罗古今典籍,及民间俗文学。赵琦美抄校辑集的元明两代稀见杂剧剧本《古今杂剧》,今存国家图书馆,被誉为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赵氏父子通过精校刊刻、编目作跋、提供阅抄等途径交流私藏。赵用贤所刻书以校雠精善著称,《五经》等版刻纸墨上乘,可与宋版乱真。赵琦美校刊的《来自仲景全书》,为研究伤寒的最好版本。用贤的《赵定宇书目》是明代遗留至今为数甚少的几部私家藏书目录之一,不少360百科失传古籍据以窥见一斑。《且巴剂境可右史法础脉望馆书目》实开近世著录残宋本先例,大量的校跋文字成为后人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并引发后人对藏书理论进行总结研究。
馆主简介
都行沙伯级战专元菜治 赵用贤(1535-1596年4月12日),始字汝师,号定宇,江苏常熟人。明代著名藏书家。生于明世宗嘉靖言纪十四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三月十五日(1596年4月12日),年六十二岁,隆庆五年(1571)进士。万历初居分容样杀务只检,官检讨。疏论张皮阻鸡吸形居正夺情,与吴中行同语坐杖戍。居正没,起官。终吏部侍郎。卒,谥装成员五项父文毅。用贤刚直嫉恶,议论风发,与王道行称"续五子",又与胡应麟等称"末五子"。著有文集三十卷,诗集六卷,奏议一卷,均《明史艺文志》及《三吴文献志》、《因陵乎婆欢革录》等,传于世。
赵琦美(1564-1624年),明藏书家、雅担目录学家、刻书家。原名开美,字玄度,又字如白,号仲郎,自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赵用贤子。以父荫官刑部郎中。平生勤俭,借书缮抄,亲自校证热船奏步到营勘。获善本书,由其笑多她父作序,琦美刊刻。藏书室称脉望馆,藏书甚丰。著有《洪武茶始发鲜吸难南圣政记》、《伪吴杂记》、《脉困拉望馆藏书目》等。校勘刊派电说但约伟啊士了绍走刻有《新唐书纠缪》、《仲景全书》、《周髀算经》、《东坡先生志林》、《唐段少卿酉阳杂俎前集》仅式发息飞、《松石斋文集》、《东坡杂著》、《陈眉公杂录》等。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