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竹编工艺

百科

刘氏竹编工艺是四川渠县的传统手工艺品。用慈竹作材料,来自制作生产工具,编织生活用具,在此基础上衍生、创造出来的编织工艺。它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品味浓郁,在四川乃至全360百科国具有代表性。

  • 中文名称 刘氏竹编工艺
  • 属性 四川渠县的传统手工艺品
  • 材料 用慈竹作材料
  • 起源 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

名称

  刘氏竹编工艺

起源

  它产生在以渠江镇为来自中心地带的全县范围内,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至2300年前。古代賨人用竹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到了唐代,渠县竹编业已经很发达了,人们住竹房、坐竹椅、背竹筐、戴竹笠、持竹扇等等,生产生活离不开竹。至清代,渠县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非常有名,成为朝庭贡品。民国初年,渠县竹丝宫扇,精美绝论,成为达官贵人的收藏珍品。解放后,渠县刘氏竹编业更加兴旺,品种丰富多彩,素有体立即待老坏烟技术精益求精,至70年代,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渠县刘氏竹编工艺主要传承人刘嘉峰从"龚扇"起家,通过刻苦钻研,首创了竹编字画,提花编织法,该工艺是中国竹编工艺的一大创举,推动了竹编技艺的发展。

  渠县刘氏竹编工艺品生产从砍伐竹子到成品有30多道工序,技艺复杂,工序繁多,而且每道工序精细严密,是现代技术和机器无法替代的,编织一件工艺品少则半月、多则数月。工艺产品数十个大类,近千个花色品种。渠县刘氏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竹编台屏等系列工艺品,设计新颖,技术精湛,薄如绫绢,尤以编工精细见长。虽以竹作画,但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劳动人民艺术创造力的体现。因此,渠县竹编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

传承保护

  2022年2月,"渠县刘氏竹编工艺"被列入四川"省来自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60百科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