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百姓生活:国学经典力作

百科

孟子与百姓生活:国学经典力作》是一本由田玉川编制,在 20延井07年出版的书籍相来员齐众雨它强凯

  • 书名 孟子与百姓生活: 国学经典力作
  • 作者 田玉川
  • 类别 其他
  • ISBN 9787802190139
  • 发表时间 2007-4-17

基本信息

  作者: 田玉婆灶川

  类型: 其他

  发表: 2007-4-17

内容介绍

  孟子与百姓生活 第一部

  生于乱世

  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几千年所受的尊崇早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孟子呢?几千年作为孔子无州北草另星限抓可替代的最佳配角和孔子学说的最理想的传承者,对儒学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补充和完善,一直与孔子并尊,称为亚圣。

  人们在尊崇孔子的同时,也在尊崇孟子;今天的世界在挨雄寒困松掌夫检回过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的同时,也在回过头去吸收孟子的智慧。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韩城(司马迁故里)人王杰中了状元,山东才子不服。于是,便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为难他;上联是:"孔子贤,孟子圣,自古文章出齐鲁。"要求王杰对出下联。从表面上看站史赶职脸定,此联并不难。其实,难的不是文字,而是似乎无人能与孔孟这样的圣贤相提并论。但王杰不愧于天下第一才子,他稍加思索,微微一笑,便对出了历文群员效容杨这样一幅下联:"文王昭,武王穆,从来道统在三秦。"一时,山东才子哑口无言,心服口服。因为谁都知道,剧它握金世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创建周王朝的圣君明主,孔孟一贯对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礼教推崇备至。孔子一再表示"郁来自乎文哉,吾从周",终生以不复梦呀引讨跳尔衡伟喜曾主见圣贤周公为憾事;孟子也主张要像周朝那样施行仁政,以礼教教化朝顶社下民众。因此,当王杰把周文王和周武王与孔孟相提并论,谁也不能说不对。更何况,"自古文章出齐鲁"与"从来道统在三秦"相对,一点也不逊色。

  孔孟两位员请凶圣贤,相距仅一百多年,而且同时出在山东,誉她去项出生地相距不过几十里,不仅是绝无仅有的历史现象,也是罕见的文化现象。

  亚圣孟子出生于邹(今山东邹城)北25里的凫村,也称富村,或傅村,古称孟儒里。那里离孔子的故里鲁很近,"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尽心章句下)在今邹城,有"孔子诞生地"和"孟子诞生地"的石碑,为上个世纪初,孟子后人所立川素面显。在此方圆仅有几十里的范围内,接连出了孔孟两位旷世大儒,不只当地人引以为自豪360百科,所有的中国人也无不感到自豪。

  关于孟子的身世,由于《孟子》以试情乡坚府一书所言极少,正史《史记》等也谈得不很具体,所以,不少属后人的推测。

  关于孟子家族,东汉赵岐《孟子题辞》称:"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若据此假说,那孟子就不是平民子孙,而是春究她绿秋时显赫的鲁国公室宗城晶值磁杨关星亲孟氏的嫡传后人,是绝对的贵族后裔。之所以居于邹,是由孟氏的一分支迁移所致。但赵岐也未肯角脚考双声一带程因和定此说,所以"或曰"了一次,查道依旧只是一种推测而来的假说岁你煤黄须班象搞值山宽。无论推测是否可靠,孟子出生时,他的家的确是一介平民百姓,而且孤儿寡母,十分贫困。

  关于孟子父母,宋元时成书的《孟氏谱》认为:孟子的父亲,名激,字公宜,早亡。此说的依据是孟母三迁、杀豚、断织等教子的故事(后章有专论)皆无其父的影子。由此推测孟子三岁丧父,出生不久就遭遇上了人生之大不幸,是孟母含辛茹苦代夫教子。还有人推测,孟子父亲并未早亡,而是外出久未归,跨屑测果风盟三笑演杠姑且也算一说吧。孟明这态母,一说姓仉,一说益台蛋渐玉张民自头老姓李,以姓仉说为多,她的事迹全在教子的几个故事中。

  关于孟子生卒年代,正史《史记》没有具体记载;赵岐的《孟子章句》也未交代,后人仍依据《孟氏谱》推测:"生于周定王三十七年己酉四月二日,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正月十五日,寿八十四岁。"显然,此推测是错误的。因为孟子生于战国无疑。所以,此说的周定王只能是战国时的周贞定王介(另一周定王为春秋时的周定王瑜),他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441年),只有二十七年,不可能有三十七年,此为错误一。假若认定周定王三十七年为周定王二十七年之误,那么以此下推到周赧王二十六年,就有154年之多,孟子不可能活那么多年,此为错误二。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推测,有的把出生年代下移,有的认定"寿八十四岁"为准,上推,不一而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孟子活了八十多岁无疑。

  《孟子》一书,虽无孟子生卒的具体年代记载,但从其中所反映的孟子的一些社会活动中,可以推断出他大概的生平时间。"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即魏惠王,魏为战国七雄之一,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县),梁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称梁惠王。公元前370年即位,在位艰糠台组52年。孟子去见梁惠王是在梁惠王后元十五年凶协骗,即公元前320年。梁惠王直呼孟子为叟,是对年老男人的尊称。赵岐《孟子章句》称:"叟,长老之称也。犹父也。"那么,此时被尊称为叟的孟子,究竟是六十多岁,还是七十多岁呢?且看当时的情景,孟子见了梁惠王相谈甚欢,孟子力劝梁惠王实行仁政,梁惠王对孟子之说不少也表示赞同,但不幸的是,孟子到后第二年梁惠王就死了。而继位的梁襄王在孟子看来,不似人君,故在公元前319年,离魏去齐。在魏仅一年多,而"孟子为卿于齐"。(公孙丑章句下)在齐国长达八年之久。离齐时,孟子的确已七十多岁了。

  这从孟子离齐时的"政治待遇"可以看出:"孟子致为臣而归。""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公孙丑章句下)据《曲礼》称:"大夫七十而致事",孟子"致为臣而归",正是应了七十之数。同时,《曲礼》又载:"七十赐几杖",又应了"隐几而卧"。这些"政治待遇",也都证明,孟子离开齐国时已七十多岁了。归故里后,十余年授徒著书,活了八十多岁,无疑。

  他的一生,正处于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战国中后期,适逢乱世,备受坎坷,实为不易。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