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百科

是2010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谭伟福、罗何庭。

  • 书名 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 作者 谭伟福罗何庭主编
  •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5月1日
  • 定价 68 元

内容简介

广西大来自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如此绚丽多彩,全无切经歌朝兴职破以致人类迄今对它们的认识依然极为有限。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南地区、也是中国诸多自然保护区的典型织按时话化刑斤信西代表,是人类用于保护自然亿万年进化产物的最后方舟之一360百科。它有保存完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明显的华南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中国许多濒危和特有物种的最后避难所,极具全记土压乐阻步甲号乱吗输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意义。

  对于从事自然保护、生物学研究、森林管理和生态旅游的学者及实地工作人员等,本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谭伟福,男,1963年生于广西贵港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副关烟万光步其微院长。长期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致力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与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项目,编著有《广西热带和亚热带山地的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体系》《广西岑钱科感王老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表自然保护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的"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获2006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录

  1 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范围

  1劳氧止已真云.2 历史沿革

  1.3 建设与管理现状

  1.3.1 建设现状

  1.3.2 管理现状

  1.来自4 社区社会经济概况及特点

  2 自然环境

  2.1 地层与岩石

  2.1.1 寒武系小内冲组C-x

  2.1.2 寒武系黄360百科洞口组C-h

  2.1.3 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D11

  2.1.4 第四系Q

  2.1.5 江尾单元SJw

  2.1.6 花岗岩闪长岩K2γδ

  2.1.7 细粒黑云正长花岗岩K2γ

  2.2 地质构造

  2责门举计零乙策硫耐蒸.2.1 罗香-镇西乡正亲宽听做间或县玉断层

  2.2.2 六拉岭正丝给克断层

  2.2.3 同庚逆断层

  2.2.4 下卜泉断层

  2.2.5 长洞一马练复式向

  2.2.6 长滩一莲花山鼻状倾伏背斜

  2.3 地貌

  2象单.3.1 地貌类型

  2.3.2 地貌发育

  2.3.3 构造与到画皮对岩性地貌发育的影响

  2.4 陆地水文

  2.4.1 水系概况

  2.4.2 响各春练乙马言水系与水文特点

 让多拉广亚优物销出 2.4.3 水源总量与水能术督齐曲秋济去紧难蕴藏量

  2.4.4 水源的作用

  2.4.5 水源由搞常计刘变化及灾情分析

  2.5 水文营守东低地质

  2.5.1 地下水的赋宜苦日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技征按利星死换 2.5.2 地下水类现它状乡革型及含水岩组富水性

  2.5.3 水质评价

  2.5.4 地下水补给、径流、短杆李杨汽排泄的条件

  2.6 气候

  2.6.1 气候特点

  2.6.2 主要气候要素

  2.6.3 气候水平与垂直变化规律

  2.6.4 大瑶山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2.6.5 主要灾脱叫混宪还家善复景计害性天气

  2.7 土壤

 权均回毛地出差巴延统零 2.7.1 土壤形成的自送环频岁作尼措然条件

  2.7.2 土壤形成特点

  2.7.3 土壤类型及分布

  2.7.4 土壤特性

  2.7.5 土壤与植被

  2.7.6 土壤评价

  2.8 矿产资源

  2.8.1 主要矿产

  2.8.2 矿产总体评价

  3 生物物种资源

  3.1 调查研究方法

  3.1.1 植物

  3.1.2 动物

  3.1.3大型真菌

  3.1.4 昆虫

  3.2 植物资源

  3.2.1 植物区系

  3.2.2 植物资源

  3.3 陆栖脊椎野生动物资源

  3.3.1 两栖动物

  3.3.2 爬行动物

  3.3.3 鸟兽类

  3.4 昆虫

  3.4.1 种类组成及区系成分

  3.4.2 昆虫分布特征

  3.4.3 特有及珍稀昆虫

  3.4.4 大瑶山的昆虫资源

  3.5 大型真菌

  3.5.1 种类组成

  3.5.2 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分布差异

  3.5.3 大型真菌的垂直分布

  3.5.4 重要的大型真菌种类

  3.5.5 大型真菌资源

  4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4.1 调查研究方法

  4.1.1 植被类型

  4.1.2 森林类型

  4.2 植被资源

  4.2.1 种类组成

  4.2.2 现状及特点

  4.2.3 分类系统

  4.2.4 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4.2.5 植被的分布规律

  4.3 森林类型

  4.3.1 各类土地面积

  4.3.2 各类林木蓄积

  4.3.3 森林组成类型

  4.3.4 森林资源特点

  5 生态文化

  5.1 生态旅游景观资源

  5.1.1 景观资源类型

  5.1.2 主要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特征述评

  5.1.3 生态旅游景观资源总体特征

  5.2 瑶族文化资源

  5.2.1 金秀瑶族文化的地位

  5.2.2 金秀瑶族概况

  5.2.3 瑶族经济社会特点

  5.2.4 瑶族风俗习惯

  5.2.5 民族关系

  5.2.6 自然保护区与瑶族文化

  6 珍稀濒危物种及面临的威胁

  6.1 珍稀濒危物种

  6.1.1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6.1.2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

  6.1.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6.1.4 其他珍稀物种

  6.2 存在问题与威胁

  6.2.1 存在问题

  6.2.2 主要威胁

  7 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7.1 旅游资源开发

  7.1.1 旅游开发方向

  7.1.2 主要旅游产品

  7.2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7.3 地貌资源开发及保护

  7.3.1 地貌对小气候的影响

  7.3.2 地貌对坡度、土壤发育、植被的影响

  7.3.3 地貌与旅游业

  7.4 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7.5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7.6 昆虫资源保护与利用

  7.7 大型真菌保护与利用

  8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

  8.1 自然属性评价

  8.1.1 典型性

  8.1.2 脆弱性

  8.1.3 多样性

  8.1.4 稀有性

  8.1.5 自然性

  8.2 可保护属性评价

  8.2.1 面积适宜性

  8.2.2 科学价值

  8.2.3 社会价值

  9 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附件

  附表

  附图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