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驮丝绸壁画

百科

2010年7月13日,洛阳古代来自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近日在清理和保护洛阳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壁画墓时,发现了两幅骆驼驮丝绸壁画。这一重大发现为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的说法再添力证。

  • 中文名称 骆驼驮丝绸壁画
  • 外文名称 Camel pack silk mural
  • 类型 壁画
  • 时间 2010年7月13日

简介

  王爱文来自说,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而佛教是360百科顺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洛阳的;洛阳出土的胡人陶俑、古罗马金币等都是沿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从丝绸之路开拓、形成和繁荣的过程来看,运席关物成企棉校德福七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洛阳和丝绸的联系,在众多的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可有关洛阳双体船汉和丝绸联系的实物却很少见。此次发现的两幅富控妈花优首种就甚壁画描绘的内容是胡人牵着驮丝酸考背良笔空征增找阿绸的骆驼行进,这是历史记载的司镇意开歌又一印证,考古价值极高。

骆驼驮丝绸壁画

 让哪宪 从发掘现场看,两墓在墓道的东、西、北壁和过洞、天井、壁龛、甬道、路范在法施墓室内均绘有壁画,但只有墓道、过洞、旧难旧庆粒批华江重威认天井部位的壁画保留了下来盾盟衣围评轴蛋而规士。唐氏墓的墓道东西壁各有壁画四组,过洞与天井两壁绘有不同身份的人书士计女更物。崔氏墓壁画的内容和布局与唐氏墓大致相同。

  此次发现的两幅壁画是在唐氏墓道中发现的,它们被对称绘在墓道东西两侧。刚揭取壁画时,由于年代久远,画面模糊,内容无法确定。后来,在清理和保护壁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才发现有驮着丝绸的骆驼在上面,个子高大的是公骆驼,稍矮的为母骆驼,公骆驼背上的丝绸卷非常明显,共有5卷。

  新华网郑州7月15日电(记者汪平)记者15日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获悉,该馆工作人员近日在清理和保护洛阳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崔氏壁画墓时,发现了两幅骆驼驮丝绸壁画,这是洛阳地区首父仍里属连责他吗必次发现此类题材的壁画,证明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段起点。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徐婵菲说,这两幅壁画是在唐氏墓道中发现的,被描争策也第书计以鱼帮绘在墓道两侧。她表示,能印证话她起克讨航防洛阳与丝绸联系的唐三彩等实物以前也有发现,但此类题材壁画的发五距别露现,在洛阳地区还是第一次。

  徐婵菲说,唐代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崔氏壁画墓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南,是2005年发现的,共从两个墓中揭取150多平方米的壁画,目前清理大约50平方米。

  该馆从2005年起一直进行对唐氏墓壁画的清理和恢复工作,此次发现的两幅壁画就是近日该馆工作人员在清理壁画过程中发现的。

  据该馆壁画保护室主任杨蕊介绍,墓道两侧的壁画是两幅出行队列的长卷,队列前面有两个人各牵着两匹马,后面跟着牵骆驼的胡人,最后面的是武士。两侧胡人牵骆驼的画卷有细微差别,其中一幅骆驼驮的是带状丝绸,另一幅中骆驼驮的是丝绸卷。

  杨蕊介绍,壁画是当时社会场景和世俗的反映,唐代的洛阳是国际性大都市,当时中国通过洛阳与西域进行广泛的接触,壁画的发现证明了洛阳是丝绸之路东段起点。

  杨蕊表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即将建成河南壁画馆,届时将集中展示包括唐氏、崔氏墓壁画在内的汉朝、北魏和唐宋等各个时期的壁画。

清理前的壁画 清理后的壁画

评价

  2010年7月12日上午,记者在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采访时获悉,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此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北宋时期的土洞形壁画墓,墓室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包括"孟宗哭竹"、"王祥卧冰"等二十四孝图,采用"白描"式绘画技法,部分壁画保存完好,画面清晰,色泽分明。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负责该工地考古发掘的司马俊堂告诉记者,洛阳地区此前出土的宋代洞形壁画墓不在少数;但是,在这些出土的宋代土洞形壁画墓中,用白描技法绘制墓室壁画非常罕见,是一次重要的发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