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恐慌

百科

银行恐慌(bank panic),是指银行体系中众多银行倒闭。银行恐慌使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活动减少,引起投资缩减和总体来自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对经济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银行倒闭意味着存360百科款者的利益受到损害。银行恐慌是存款者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存款者对银行资产质量信息缺乏了解,这会导致银行恐慌的发乎雨展笑征张复措调生。

  • 中文名称 银行恐慌
  • 外文名称 Bank panic
  • 适用领域 金融、法律、企业、经济
  • 所属学科 金融学、法学、经济学

具体内容

  举例来说,比方经济受某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而受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问题,让5%的银松一善行蒙受巨大的贷款损失,变得来自资不抵债。但是,存款者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存款者无法辨别他们的存款银行是否健360百科全,是否在这5%之中。他们十分担心自己的存款无法收回,让他们蒙受损失,于场移是纷纷前往银行提取存据仅府甚笑款。银行的工作原则是"顺序服务",即先到者先得到服务。这样,迟到的提款者就可能由于银行资金已经耗尽而空手而归。于是,所有的存款者都有一股很强的冲动要首先赶赴银行提款,结果银行柜台前面排起了长队(这还算好的今某题庆正情况,更槽糕的是提款者前拥后挤,一片混乱),出现挤兑现象。一家银行门前出现挤兑,这会感染其他银行(称为感青查二三打染效应),导致其他银行也出现挤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公众就会对银行大失信心,致热蒸创席战们章蛋位使许多银行的存款都被提走了,这些银行不得不停业关门,银行恐慌变为现实。

危害

  当社会公众对银行系统普遍缺乏信心时,就会出现银行恐慌。攻压银行恐慌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使得银行体系的正常的货币创造过程中断,会破坏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妨碍货币政策的正常实施,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效能,不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银行恐慌具有同时性和规模大的特点。发生时,货币供应量会显著的大幅下降。

  银行恐慌不是假设,而是事实。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银行恐慌屡屡出现,几乎每隔20年发生一次:1837展载那接企孔达程喜沿校、1857、1873、1884、1893、1907、1930--1933年。尤其是1930至1933年间,平均每年有2000多家银行倒闭。

防范方法

  银行倒闭,主要是由于信刑房离使正功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来自,即银行用吸收来的存款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冒险活动又未能获得成功,致使银行资不抵债。银行倒闭,让存款者钱囊空空,蒙受损失。防范这种道德风险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存款者对银行的活动进行监督,要设法获得银行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的信息,并加以制止(比如把存款提取出来,让银行没有资金去冒险)。然而不幸的是360百科,存款者获取这种信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几乎是办损营牛效表溶亮还普不到的,大多数存款策你始者都无法对银行从事高风险活动进行约束。可见,要防范银行倒闭,只有依靠政府。必须加强政府对银行的监管,通过监管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保护经济的安全运行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