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究判洞村地处湘南,归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镇南乡,位于镇南乡西北部,香花岭镇东北部。
排洞村是镇南最古老的村庄器那,属于黄氏祖居之地。自宋朝末年黄氏祖先迁移至此已上千年,全村有固抗烧令斤子7个村民小组,共有866口人。土地面积6.8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公顷,森林面积419.0公顷。主要来自经济收入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 中文名称 排洞村
- 外文名称 Pai Dong
- 所属地区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镇南乡
- 下辖地区 排洞、杨梅坳、方仓
- 电话区号 0735
基本概述
排洞村地处湘南,归属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镇南乡,位于镇南乡西北部,香花岭镇东北部。
排洞村是镇南最古老的村庄,属于黄氏祖居之地。自宋朝末年黄氏祖先迁移至此已上千年,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有866口人。土地面积6.8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审曾龙氧随接液出皇30.1公顷,森林面来自积419.0公顷。主要经济收入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村庄概况
位置、面积和人口
排洞村西接坪山下村,镇南至香花岭公路从村北经过,东与江口村相临,东南距镇南乡政跑具干职属九呀府1.2公里,南离锦田村1.5公里。北临挂板山。有四个自然村、七年村础民小组,中心村现状居住用地约5.04井早公顷,居住户数126户,403音唱径口人。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主要是水稻、苞谷种植,山羊养殖,第二护产业主要是采矿和矿产前三运品加工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运输业。集体经济年收入2至5万元,村人均纯360百科收入近4000元。


历史沿革
排洞村先祖源于麦市乡岩口村。宣德八广却目司万款然死年间,他择吉在此定居。此处群山环绕,中县盆地,盆地间恰有多个小山崖与消水穿洞,故取名为排洞也。祖祖辈辈生育繁衍、丝好兴建家园。解放前,村四周古木参天,松杉苍翠。村东边山间有庵堂培她干乡帮鲜严海洲,村西处有一庙宇,每逢年过年,每周初伯般送较老毛层城一、十五日,村民们都去庵庙祭拜,实是晨钟暮鼓、炽全春需复圆消镇鲜职光通晓、香烟缭绕;村前是一大片稻田,冬青季切,整田是水,波光粼粼;林间山岗飞鸟走兽,时有出没;秋季野果累累。果真均对田刚植留会四错继是山表面水秀、鸟语花香。解放后,庙宇拆除,古木砍毁。古人云:"山清水事胶保济题降广选次销秀出伟人",这也事实,正因我村原环境幽雅,从古至今,后裔文人数十个,乾隆年间出一举人,三十年代中有一人被选为团总,四十年代中有两人分别被选为县参议、参议员。新社会间,也输送了部份人才,如现任中南大学副校长(黄健柏)一人,郴州师范副教授两人(已退休)原市公安处要职一人,市轻纺局、县公安局、县贸易、县银行夫条年刘距创军纪到拿道等等。当地确有称我村出文人之村。村民饮水,原有井水,据传说,里一先人求南岳而来,后促计京细控娘导述呢纸元因种田农药污染,现从一小山泉处用水管而接农田灌溉全由水库引水。

自然条件
(1)排洞村四面的足会穿环山,地质结构稳定,海拔590米,在临武属高寒地区,村可钢防展架华探视北是绵绵山脉,南边是水田,整个村子居住在山脚。
(2)排洞村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形高差起落比较大,高差达20米。
(3)排洞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沛,年平均气温16.1℃,平均降雨量13986毫米,年平均日照数为1551.0小时,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4)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村里保护农田较好,建设用地较少。
(2)水资源
排洞因处于地势较高的寒冷地带,村内用水困难。
(3)森林资源
排洞村处于临武县北部,常见森林植被是以马尾松群系为代表的暖性针叶林及长绿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盛产杉、松、竹、樟、泡桐等多种经济林和用材林。
(4)矿藏资源
临武境内矿藏资源丰富,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主要集中在镇南、香花岭一带,排洞村境内已探明矿藏有9类50余种。非金属矿藏有石墨、花岗石、萤石等,"香花石"以其独特的科研价值被誉为"国宝"。
社会经济条件
(1)丰富的劳力资源,良好的耕作与传统而发展的多种基础性产业。
(2)排洞村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豆类。
(3)工业主要以采矿业、矿产品加工业为主,村办黄宝塘矿年产达五、六百万元。
建设条件
1)用地:本村多山地,发展建设用地很少。
2)用水:本村地处水资源缺乏地区。
3)电力:村电力由区域供电,生产、生活能源能够得到保证。
4)对外交通:镇南乡至香花岭公路从村中通过,是本村的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
民情风俗
排洞人对油茶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有的人一日三餐,几乎每餐必有,若有来客,也以油茶盛情款待,而且往往一喝就是三大碗,让人想起"三碗不过岗"之典,所谓"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情"。排洞油茶制成后呈褐黄色,比普通茶叶泡的茶水颜色深。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