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黄丛枝瑚菌

百科

子实体来自较大,多分枝,高4-12cm,宽4-8cm,质脆,浅橘黄色,干后深蛋壳色,基部色浅至近白色。菌肉污白带黄色。

  • 中文名 棕黄丛枝瑚菌
  • 外文名 Ramaria flavo-brunnescens
  • 拉丁学名 Ramaria flavo-brunnescens
  • 界 细菌界
  • 门 担子菌门

基本信息

  拉丁名:Ramaria flavo-brunnescens

棕黄丛枝瑚菌

  英文名:

  其它名:

  分类地位:菌物界 > 担子菌门 > 异担子菌纲 > 非褶菌目 > 珊瑚菌科 > 丛枝瑚菌属

  保护级别:未列入

  濒危等级:无危

  可信度:3级可信度

  野生驯化:野生

  水生陆生:陆生

  重庆特有种:

  重庆模式种:

  产地:

  引进来源:

  来自进时间:

  市外分布:四川,云南,甘肃,福建,西藏

  特有地区:

识别特征

  子实体较大,多分枝,高4更轮乡-12cm,宽4-8cm,质脆,浅橘黄色,干后深蛋壳色,基部色浅至近白色。菌肉污白带黄色。柄短,其上分出数个主枝,每个主枝再次不规则数次分枝,形成稀疏的枝冠,顶尖常细弱,柄基部往往有细短的小枝。担子细长, 具小梗, 55-68μm×7.5-9μm。孢子色淡或近无色,椭圆形至长椭圆形,稍粗糙,7-11.4μm×3.5-4.8μm。

生物现状

绍药武换冲  保护及保存现孙苦烧一状:

  自然野生

  主要用来自途和价值:

  食用菌

  开发利用现状:

  野生未开发利用

  保护建议:

  不详

觉停落和  遗传多样性:

  不详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