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褒姒(《史记》作襃姒),生年不详,于周宣王36年(公元前来自791年)被发现,卒年不详。姓姒,360百科古褒国人。褒国立去北蛋谈口那乡判沙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轻个小束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垂端充土品肉开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西周君主周幽王第二任皇后,皇太子伯服生母,周平王宜臼后母。
- 国籍 西周【褒国】
- 民族 汉族
- 职业 周幽王第二任皇后,伯服生母
- 姓 姒
- 夫君 周幽王
皇后
人物生来自平
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身为两条龙,在夏王大庭交媾。对此深感恐惧的夏王占卜神灵的结果,是“莫吉”。夏王又占卜神灵,能否把龙漦“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结果是“吉”。于是,夏王命人把龙漦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起来。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祀这个盛有龙漦的椟匣。
到了周厉王统治时期,周厉王打开了椟匣,想观看一下。结果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决定用巫术除去。周厉王命宫女裸身跳舞,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日巴苦从认华意含卫洋一个年轻貌美,才丰学临财怎请末船十六岁的宫女卢氏碰上,结果宫女卢氏怀孕八年。在周宣王年间,这位二十四岁的宫女卢氏生下一个女儿,就是褒姒,宫女卢氏认为这个女婴不祥,而感到害怕,之后宫女便狠心将女儿抛弃360百科,之后周宣王王后姜氏听说此事,便将宫女卢氏处死,并派人去找这个女婴,却找不到了。
女婴被扔弃后,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这对夫妇便将其抱养。但在宣王鸡滑角族虽烈州去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认为不祥,而且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桑弓弧、箕箭服,领结等伟引迅便派兵去捕杀他们,于是夫妇俩便逃到褒国,之后褒姒继承母亲卢氏的惊人美貌,出落成一名绝世美女,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东周列国志》记载美女褒姒:“卖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怀抱妖女,逃奔褒地手易东关移诉逐反,欲行抚养,因乏乳食。恰好有个姒大的妻子,生女不育,就送些布疋之类,转乞此女过门。抚养成人,取名褒姒。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像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板高听容,倾国倾城之貌。”、“幽王抬头观看,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龙颜大喜。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姒于别宫,降旨赦褒珦出狱,复笔牛边现氧材印天里其官爵。是夜幽王与换屋压视费击云征衡褒姒同寝,鱼水之乐,所不必工清希言。自此坐则叠股,立说么困或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一连十日不朝。”
后来褒姒被褒国人抚养,褒姒长大后,姿色美艳,褒人将她精心打扮,公元前7去79年(周幽王三八树再晶年)十三岁的褒姒入宫。周幽王见褒姒,惊为天人,尊为贵妃,宠冠后宫,而褒姒又荒淫狐媚,自私狠毒,所以周幽王每天只顾与褒姒纵欲淫乐,使她日渐成为周幽王宠妃,二人恩爱缱绻,不久怀孕,褒姒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伯服,伯服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被周幽王视为明珠,十分喜爱,而大美人褒姒也越来越受周幽王宠爱,褒姒恃宠而骄,淫荡狠毒,搬弄是非,荒淫奢侈,时常进谗言诋毁申皇后与宜臼母子,又以美色极尽风骚之能迷惑周幽王,怂恿周幽王封她为皇后,伯服为皇太子,心肠恶毒的褒姒还派人日夜监视申皇后母子,希望能抓住把柄,而周幽王为了讨美人欢心,竟然言听计从,而申皇后自从见到褒姒的天姿国色后,明白自己年近四十,早已年老色衰,无法再以美色与褒姒争一日之长短,惟有终日长吁短叹,郁郁寡欢。
增粉连术笑波吃气易群 周幽王对褒姒,宠爱有加,日日宴游,夜夜笙歌,日夜荒淫,国家大事,置于脑后。不久,褒姒生下由支宗皇一子,取名伯服,于是褒姒有了夺嫡的野心,便日夜魅惑周幽王,又吹枕边风,欲立伯服为太子。周幽电场工权调论领缩精王虽嬖爱褒姒,但废嫡立庶继创晚训华,于周礼不符,踌躇望坚气不定。这使褒姒更视太子宜臼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百般迫害。一日,褒姒精心设计一个圈套,褒姒先假传圣旨,要太子宜臼至宫苑觐见周幽王。宜臼不敢怠慢,如期而至,却发现四下践格对达倒补过制无人,宫人也避匿一空。正困惑之际,褒姒突然放出笼子里的猛虎,打算让猛虎将宜臼咬死,宜臼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猛然向老虎大吼一声,把老虎吓退数步,趴在地上不动了。趁此机会,宜臼翻越宫墙,从容离去。宜臼知道这是继母褒姒对他下的毒手,这次谋杀事件,使宜臼不得不戒心,以防再遭后母暗算,时时防患。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褒姒又想出一条毒计,想害死太子宜臼,这次褒姒假意关爱太子宜臼,并赐食给宜臼,却暗中下毒,想毒杀太子。有幸宫人同情,飞走密报,宜臼这才又躲过一劫。宜臼深知自己,朝夕不保,恐遭不测,也自知难容于昏庸无情的父亲周幽王和恶毒妖媚的后母褒皇后,忧心忡忡,无计可施,只能与母亲申后逃出都城,投奔申侯,但褒姒却还不善罢干休,唆使周幽王派出虢石父将申皇后母子及申侯杀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褒姒是个冷美人,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褒姒虽然当上皇后,儿子伯服也被立为皇太子,但她却很少露出笑容,偶露出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为了取悦讨好美女褒姒,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周幽王纳了虢石父之议,举烽火召集诸侯于骊山前(陕西临潼),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见周幽王和褒姒在台上饮酒作乐,只好狼狈地退走,褒姒终于开心地大笑了,周幽王大喜。后来褒姒怀孕,十个月后,褒姒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伯服,周幽王格外欢喜,更加宠爱褒姒,爱如掌上明珠,宠冠后宫。周幽王废了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伯服为皇太子,申后带其子奔至外家申国(河南南阳北)。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络鄫侯(河南方城)、吕(河南南阳西)等国,以及犬戎入寇,大举进攻镐京,此时周幽王正与褒姒纵情淫乐、吃喝玩乐,不知外面出了大事,后来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戎兵杀周幽王、伯服和郑伯友於戏(今陕西临潼东),虏走褒姒,“尽取周赂而去”;褒姒被掳后,从此下落不明,据说褒姒为了苟且偷生,不断施展媚术诱惑犬戎王,与其淫乱,不久之后,诸侯闻镐京被犬戎占领,趁犬戎王怀抱褒姒这个狐媚多情的妖女淫乐时,杀入镐京。犬戎王碎不及防,撇下褒姒仓皇酉逃,而褒姒自知羞愧,便以三尺白绫上吊自尽,西周因褒姒而灭,故《诗经·小雅·正月》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此提出疑义:“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记载,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竹简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称,史学界就此可以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根本就是编造。
人物评价
《列女传·孽嬖传》颂曰: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轶事典故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艺术形象
《诗经·雅瞻昂》
屈原《楚辞·天问》: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史籍记载
国语卷第二周语中
二五﹞降,下也。
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夫婚姻,祸福之阶也﹝一﹞。由之利内则福﹝二﹞,利外则取祸。今王外利矣﹝三﹞,其无乃阶祸乎﹝四﹞?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五﹞,杞、缯由大姒﹝六﹞,齐、许、申、吕由大姜﹝七﹞,陈由大姬﹝八﹞,是皆能内利亲亲者也﹝九﹞。昔鄢之亡也由仲任﹝一0﹞,密须由伯姞﹝一一﹞,郐由叔妘﹝一二﹞,聃由郑姬﹝一三﹞,息由陈妫﹝一四﹞,邓由楚曼﹝一五﹞,罗由季姬﹝一六﹞,卢由荆妫﹝一七﹞,是皆外利离亲者也﹝一八﹞。」
﹝一0﹞鄢,妘姓之国,取仲任氏之女为鄢夫人。唐尚书曰:「鄢为郑武公所灭,非取任氏而亡也。」昭谓:幽王为西戎所杀而诗言「褒姒灭之」,明祸有所由也。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一﹞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二﹞「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三﹞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四﹞於是布币而策告之,﹝五﹞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六﹞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七﹞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八﹞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九﹞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一〇﹞既笄而孕,﹝一一﹞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一二﹞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
﹝一三﹞出於路者,﹝一四﹞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於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一五﹞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一六﹞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一﹞索隐褒,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其女是龙漦妖子,为人所收,褒人纳之于王,故曰褒姒。正义括地志云:「褒国故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古褒国也。」
﹝二﹞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
﹝三﹞集解虞翻曰:「龙自号褒之二先君也。」
﹝四﹞集解韦昭曰:「漦,龙所吐沫。沫,龙之精气也。」
﹝五﹞集解韦昭曰:「以简策之书告龙,而请其漦也。」
﹝六﹞集解韦昭曰:「椟,匮也。」
﹝七﹞集解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
﹝八﹞集解韦昭曰:「噪,讙呼也。」唐固曰:「群呼曰噪。」
﹝九﹞索隐亦作「蚖」,音元。玄蚖,蜤蜴也。
﹝一〇﹞集解韦昭曰:「毁齿曰龀。女七岁而毁齿也。」
﹝一一﹞正义笄音鸡。礼记云:「女子许嫁而笄。」郑玄云:「笄,今簪。」
﹝一二﹞集解韦昭曰:「山桑曰檿。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
﹝一三﹞集解徐广曰:「妖,一作『夭』。夭,幼少也。」
﹝一四﹞正义夫妇卖檿弧者,宣王欲执戮之,遂逃于路,遇此妖子,哀而收之。
﹝一五﹞正义国语云:「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与虢石甫比也。」
﹝一六﹞索隐左传所谓「携王奸命」是也。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烽﹝一﹞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一﹞正义峰遂二音。昼日燃烽以望火烟,夜举燧以望火光也。烽,土鲁也。燧,炬火也。皆山上安之,有寇举之。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一﹞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二﹞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三﹞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四﹞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一﹞集解徐广曰:「佞,一作『谄』。」
﹝二﹞索隐缯,国名,夏同姓。正义缯,自陵反。国语云「缯,姒姓,夏禹后」。括地志云:「缯县在沂州承县,古侯国,禹后。」
﹝三﹞索隐在新丰县南,故骊戎国也。旧音黎。徐广音力知反。正义括地志云:「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土地记云骊山即蓝田山。」按:骊山之阳即蓝田山。
﹝四﹞集解汲冢纪年曰:「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正义按:汲冢书,晋咸和五年汲郡汲县发魏襄王冢,得古书册七十五卷。
列女传·孽嬖传
周幽褎姒
褎姒者,童妾之女,周幽王之后也。初,夏之衰也,褎人之神化为二龙,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莫吉。卜请其漦藏之而吉,乃布币焉。龙忽不见,而藏漦椟中,乃置之郊,至周,莫之敢发也。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裸而噪之,化为玄蚖,入后宫,宫之童妾未毁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之时产。无夫而乳,惧而弃之。先是有童谣曰:“■弧箕服,寔亡周国。”宣王闻之。后有人夫妻卖■弧箕服之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夫妻夜逃,闻童妾遭弃而夜号,哀而取之,遂窜于褒。长而美好,褎人姁有狱,献之以赎,幽王受而嬖之,遂释褒姁,故号曰褎姒。既生子伯服,幽王乃废后申侯之女,而立褎姒为后,废太子宜咎而立伯服为太子。幽王惑于褎姒,出入与之同乘,不恤国事,驱驰弋猎不时,以适褎姒之意。饮酒流湎,倡优在前,以夜续昼。褎姒不笑,幽王乃欲其笑,万端,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诸侯悉至而无寇,褎姒乃大笑。幽王欲悦之,数为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不至。忠谏者诛,唯褒姒言是从。上下相谀,百姓乖离,申侯乃与缯西夷犬戎共攻幽王,幽王举烽燧征兵,莫至,遂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太子宜咎,是为平王。自是之后,周与诸侯无异。诗曰:“赫赫宗周,褎姒灭之。”此之谓也。
颂曰: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国语卷十六 郑语
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贪冒。君若以周难之故,寄拏与贿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历、华,君之土也。若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是可以少固。”
“夫虢石父谗谄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与同也;弃聘后而立内妾,好穷固也;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周法不昭,而妇言是行,用谗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妖试幸措,行暗昧也。是物也,不可以久。且宣王之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此人也,收以奔褒。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为乎?《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不帏而噪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时而生。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于褒。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天之生此久矣,其为毒也大矣,将使候淫德而加之焉。毒之酋腊者,其杀也滋速。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公曰:“若周衰,诸姬其孰兴?”对曰:“臣闻之,武实昭文之功,文之祚尽,武其嗣乎!武王之子,应、韩不在,其在晋乎!距险而邻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公曰:“姜、嬴其孰兴?”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公说,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
译文
郑桓公任周幽王的司徒,很得西周民众和周土以东百姓的心,他问史伯说:“周王室多灾多难,我担心落在我身上,到哪里才可以逃避一死呢?”史伯回答说:“周王室将要衰败,戎、狄肯定会昌盛起来,不能靠近它们。在周都洛邑,南面有楚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九国;北面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九国;西面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八国;东面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八国;这些国家若不是周王的同姓支族、母弟甥舅之类的亲戚,就是蛮、夷、戎、狄之类的少数民族。不是亲属就是凶顽之民,不能到那里去。该去的应是在济水、洛水、黄河、颍水之间那一带吧!这一地带都是封为子、男爵位的国家,其中虢国和郐国最大,虢叔凭仗着地势,郐仲依恃着险要,他们都有骄傲奢侈疏忽怠慢的思想,又加上很贪婪。您如果因为周王室遭难的缘故,想把妻子、财物寄放到那里,他们不敢不答应。周王室混乱而衰败,这些人骄侈贪婪,必然会背叛您,您如果率领洛邑的民众,奉天子之命去讨伐他们的罪恶,没有不成功的。如果攻克了两国,那么邬、弊、补、舟、依、■、历、华八邑,就都是您的国土了,如果前面有华邑,后面有黄河,右面有洛水,左面有济水,主祭芣山和騩山,饮溱、淆两河的水,遵循旧法来守卫这片土地,那就可以稍稍稳固了。”
桓公说:“那南方不可以吗?”史伯回答说:“楚王熊严生了伯霜、仲雪、叔熊、季四个儿子。叔熊逃难到了濮地随从了蛮俗,季被立为国君,氏打算重新立叔熊为君,又遭祸难没有成功。这是上天开导季的心啊,他又聪明,能团结和好臣民的心,功德超过了他的先王。我听说,上天所开导的,十代也不能废。他的子孙必然大大开拓疆土,不可以靠近。而且他们是重、黎的后代,黎是高辛氏的火官,因为他纯洁博大,有如日月的光明、大地的美德,光辉普照四海,所以命名为‘祝融’,他的功劳算是大了。
“凡是帮助天地完成大功的人,他的子孙后代没有不显耀的,虞、夏、商、周都是这样。虞幕能倾听和风,育成万物很好地生长。夏禹能治理水土,
使万物生长各得其所。商契能协和五教,教养安抚百姓。周弃能播种百谷、蔬菜,供给百姓衣食。他们的后代都成为王公侯伯。祝融也能显扬天地的光明,培育滋润嘉美的五谷材木,他的后代八姓在周朝没有做诸侯之长的。在前代辅助治理国事的,昆吾是夏朝的诸侯之长,大彭、豕韦是商朝的诸侯之长。在周朝还没有。己姓的昆吾、苏、顾、温、董,董姓的鬷夷、豢龙,在夏代就灭亡了。彭姓的彭祖、豕韦、诸稽,在商代就灭亡了。秃姓的舟人,在周代就灭亡了。妘姓的邬、郐、路、逼阳,曹姓的邹、莒,都属采服、卫服的边远地区,有的在王室附近,有的在夷、狄境内,统计不清楚。而他们又没有美名显扬,肯定不能兴起了。斟姓没有后嗣。祝融的后代能够兴起的,恐怕是在芈姓吧?芈姓的■越不足以受命。处在蛮地的芈姓已经蛮化了,只有楚国确实有明德,如果周朝衰亡,楚国必然会兴盛起来。姜姓、嬴姓和楚国的芈姓,他们实与姬姓交相更替干犯。姜姓是伯夷的后代,嬴姓是伯益的后代。伯夷能礼敬神灵来辅佐尧,伯益能使百物各得其宜来辅佐舜。他们的后代都没有失掉祭祀,却没有兴盛的,周朝的衰亡将要来临了。”
桓公说:“谢国西面的九州,怎么样?”史伯回答说:“那里的百姓贪婪残忍,不能接近他们。只有谢国和郏地之间的国家,那里的国君奢侈骄横,百姓怠慢他们的君王,还不具有忠信的德行;如果更换国君而用忠信来教导他们,那是容易获取的,而且可以长久住下去。”
桓公说:“周朝将会衰败吗?”史伯回答说:“差不多一定要衰败了。《尚书·泰誓》上说:‘老百姓所向往的,上天必定会遵从。’现在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有德行的人,喜欢挑拨是非、奸邪阴险的人,讨厌贤明正直的人,亲近愚顽鄙陋的人。排斥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正确主张,采纳与自己相同的错误说法。其实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因此调配五种滋味以适合人的口味,强健四肢来保卫身体,调和六种音律使它动听悦耳,端正七窍来为心服务,协调身体的八个部分使人完整,设置九脏以树立纯正的德行,合成十种等级来训导百官。于是产生了千种品位,具备了上万方法,计算成亿的事物,经营万亿的财物,取得万兆的收入,采取无数的行动。所以君王拥有九州辽阔的土地,取得收入来供养万民,用忠信来教化和使用他们,使他们协和安乐如一家人。这样的话,就是和谐的顶点了。于是先王从异姓的家族中聘娶王后,向四方各地求取财货,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处理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同一。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文采,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周幽王却要抛弃这种和谐的法则,而专门喜欢同一。上天夺取了他的聪明,要想不衰败,可能吗?
“虢石父是个挑拨离间、巴结奉承、巧于媚从的人,幽王却立他为卿士,这是专门喜欢同一;抛弃了聘娶的王后而立内妾褒姒,是喜欢鄙陋无识的
人;把侏儒、驼背置于身边取乐,这是亲近愚顽昏暗的人;使周朝的法制不明,却听女人的话行事,这是任用挑拨是非、奸邪的人;不任用卿士,却宠信任用佞幸的人,是行为暗昧。这些做法,都是不能够长久的。而且周宣王时有一首童谣说:‘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要灭亡周朝。’那时宣王听了后,有一对夫妇在卖这种器物,宣王便派人要把他们抓来杀掉。王府里有小妾生了个女孩而不是周王的孩子,她因为害怕而抛弃了女婴。那对夫妇捡到了女婴,逃亡到了褒国。上天使这件事出现已经很久了,又怎么能够改变它呢?《周书·训语》上说:‘夏朝衰亡的时候,褒国的神变成两条龙,聚居于王庭,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二位君王。”夏王占卜问是杀掉,还是放走或是留下它们,都不吉利。占卜请把龙的唾液贮藏起来,结果吉利。于是就陈列玉帛,用简策书写告诉龙,龙跑了而唾液还在,就把它用柜子贮藏起来,在郊外祭祀它。’到了商代、周代,都没有打开过。到周厉王末年,打开来看,唾液流到了庭前,清除不掉。周王叫妇人不穿下衣欢叫呼喊,唾液变成了一只黑鼋,进入了王府。王府里有一个童妾还未换牙,遇上了它,等她十五岁的时候就怀了孕,在宣王时生下了婴儿。没有丈夫却生了孩子,所以害怕而抛弃了婴儿。卖弓和箭袋的一对夫妇正在路上受到迫杀,夫妇可怜那女婴夜里啼哭,就捡了她躲藏起来,逃亡到了褒国。褒国国君褒的犯了罪,就把褒姒献给了周王,周王便赦免了褒姁,而十分宠爱褒姒,立她为王后生了伯服。上天降生这个祸害已经很久了,它的毒害够大了,将要趁周王失德而留下这个女人。毒性厉害的醇酒,它害人也越快。申国、缯国和西戎正强盛,周王室正扰乱不安,幽王还要放纵私欲,要不衰败不是很难吗?幽王想要杀掉太子宜臼,改立伯服,肯定要求申国交出太子,申国不交,幽王一定会去讨伐申国。如果讨伐申国,缯国与西戎就会联合起来攻打周幽王,周王朝就保不往了。缯国与西戎正要报答申国,申国、吕国正强盛,它们深爱太子也是可以预料的。幽王的军队如果攻打申国,它们去救授申国也是必然的。幽王心中愤怒了,虢公顺从了,周朝的存亡,不出三年了。您如果想逃避这场灾难,要赶快考虑好逃亡的地方,到灾难来了才想办法,恐怕就来不及了!”
桓公说:“如果周朝衰败的话,各个姬姓的诸侯中哪个会兴盛?”史伯回答说:“我听说,周武王确实发扬了周文王的功德,文王的福祚完了,应该是武王继承吧!武王的儿子,应侯和韩侯已经不在了,恐怕是晋国吧!晋国距守的地势险要,和它接邻都是小国,如果加上修行德政,可以大大开拓疆土。”桓公说:“姜姓和嬴姓诸侯中哪个会兴盛?”史伯回答说:“国土广大而且有德的国家差不多都能兴盛,秦仲和齐侯,是姜姓、嬴姓中的俊杰,又是大国,恐怕他们该兴盛吧?”桓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就向东寄放妻儿和财货,虢国、郐国接受了,十邑都有桓公寄放东西的地方。
影视形象
《东周列国之春秋篇》(1996年)

林乃桢版褒姒
第1集骊山烽火
褒姒-林乃桢

林乃桢版褒姒

林乃桢版褒姒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