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检读

百科

《法理学检读》,2010年海洋来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仅装呢磁欢苏作者是於兴中。

  • 书名 法理学检读
  • 作者 於兴中
  •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 定价 35 元

内容介绍

  "我不免作者的普遍弱点,致言读者。"记不清这是哪位作者说的,但总觉得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一本书写完后,如果不在前面说点什么,书似乎就不完整。这应该说既是作者的普遍弱点,也是书的普遍弱点。

  收集在这本小册子里的是我近年来写的一些短文,或是读书心得、或是会议介绍、或是生活感受,大都与法理学的内容相关。有些曾经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如果要简要地概括这些文章的特点,我想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新"。所谓"新"的意思是指这些文章表达了我阅读研究法理学的一得之见,而不是读者可以在有关法理学的长篇大论或教科书中能看到的内容。当然,更明显或许也是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和内容本身具有相当的新意。

 来自 第一编比较集中地表达了我对中360百科国实行法治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我一如既往地悲观,我仍然觉得有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比如法治与诚实社会,法治与辅助原则及历李帝设伤点法治与意识形态等等。我一直认为法治是一种文明秩序,源于西方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实为现代社会所必须理放事班。虽然它不是将人能带入天堂但输践教落据型发式的唯一途径,但毋庸置疑,一个没有法治的社会基本上不能保障人的尊严和权利。法治的历史在有些地方是自然生成的,在有些地方是借鉴习得的,而在另一些地方则是用鲜血写成的。在中国,法治所面对的是一个根深蒂固话曲并的封建政治传统和商业社会的身若副赶晚诸多弊端。

  第二编是关于全球化与法理学的关系的探讨。全球化的话语大约红火了十来年,现在看来,已经接近尾声了时许部。这些文章只是记载了一些过宣语铁宜草往的感想。它们当然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探讨特色法理学和普遍法理学的可能性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学研究同其他领域一样也进入了"后全球化时代"。后全球化时代意味着法学界"无王期"的到来、主流话语霸权的结束及反阿基米德-笛卡尔点-线思维认识论的兴起。这给非主流法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第三编所讨论的是法律推理的政治特点。实际上是从一种特别的角度强调了法律推理的重要性。第四编则是对法的社会理论之维的浮光掠影式的检读,涉及呀掉还全米系的内容较为宽泛。第五促皇永含院作编收录了几篇与法学研究有关的望记怕客倍打科航直品喜随笔。

  其中有些文章的余层粮他告况侵刘高少内容在我以前发表的文字中曾经出现过,我把它们提出来,单独成文,收入本书,意在将其作为一些基本观点予以强调。另外,有一些文喜哥讲呢裂完老事胞能章的原文是英文。为了便于读者参考,我将它们附在书后。我相信这样做是有益的,但这些文章的真正价值需要读者自己去判断。如果这本书后来被证明对读者认识法理学基犯危跟必继顶培施记的诸问题有一定的帮助,而不是特罪银贵落样文化环境保护的反例,那我就会感到无比欣慰。

目录

  自序

  弦前无盟劳我第一编 法治、权威与宪政

  培根、库克与英国普通法

  采日那争认草容也诚实社会与法治

  国家法制主义

  国家法制主义与法治

  辅助性:一种宪政与发展的重要原则

  法官大人

  简评《民主治理之法》

  问责与对话

  基本矛盾、虚假的必然性与司法裁决的意识形态性质

  权威系统

  第二编 法律全球化与法理学

  关于法律移植的两种观点

  法律全球化与世界主义

  全球法哲学的困惑

  寻求法律与政治的平衡

  《格拉纳达全球化宣言》

  威斯特伐利亚二重奏、暗箱操作及法学的北强南弱

  关于普芬道夫的《普遍法理学原理两书》

  关于新自然法学

  法理学佳作

  关于《法哲学:五个问题》

  第三编 法律推理的政治特点

  类比推理与民主思维

  规则中心主义与演绎推理

  法律实用主义与实用推理

  普通法中的法律推理

  第四编 法的社会之维

  权利原则与关系原则

  《法律与社会理论导论》评介

  《法律的沟通之维》评介

  《立法法理学:立法学的新理论进路》评介

  《法与法律解释》评介

  《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竞争政策与法律》评介

  第五编 杂谈

  走进讲座

  又见艾德华

  波士顿的"自由之路"

  读李步云

  关于学术研究

  做人、读书与研究

  附录 部分英文原文

  ACCOUNTABILITY AND DIALOGUE

  AN INTRODUCTION TO LAW AND SOCIAL THEORY

  LAW AND LEGAL INTERPRETATION

  LAW AS COMMUNICATION

  LEGISPRUDENCE: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EGISLATION

  READING LI BUYUN

  LAW OF DEMOCRATIC GOVERNING

  COMPETITION POLICY AND LAW IN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致谢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