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奢论税》是宋代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司马光。
- 作品名称 赵奢论税
- 创作年代 宋代
- 作品出处 《资治通鉴》
- 文学体裁 古文
- 作者 司马光 编
原文
赵赶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又期控移沉以次听。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则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来自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未几,民富而府库实。
注释
1.田部吏:征360百科收田赋的小官。
2.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
3.用事者:管事的人。
4.加兵:兴兵侵犯。
5.国赋:国房交审参哪磁源建华样家的税务收入。
6.说:劝说
子 7.轻:轻视
8.以:根据
9.为:是
1源顶我沉派尼犯0.奉:奉行
11.安:怎么
12.以:凭
13.治:管理
14.于:①.在;②.被;③.对,向
15.纵:放纵
译文
赵奢是赵国负责收税的官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处治了他们,杀皇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家人。平原君恼怒,要杀了赵奢。赵奢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纵容您的家坚士九高虽沙文臣不奉行公事,法律就会削弱。来自法律削弱,国家就衰弱。国家衰弱,诸侯就加强战争,诸侯加强战争,赵国就不存在了,您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足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奉行公事,遵守法360百科律,全国上下就太平,进空景全国上下太平,国家就强大,国家强大,赵国就稳固,您作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被天下人轻视呢?"平原君认为赵奢是一个贤能的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肉安政变着血房食刻。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的赋税,没有多少时间,赵国百姓富裕而且国家府库充海免王夫么才律草实。
相关练习
翻译
翻译:
1.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则无赵也。
2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县达出批言护延洲较。
3.王用之治国赋,未几,民富而府库实。
参考答案:
1.不奉行公事,法律就会削弱。法律削弱,国家就衰弱,国家衰弱,诸侯就起兵,诸侯起兵,赵国就不存在了。
2.奉行公谓露怕激并先振事,遵守法律,全国上下就太平,全国上下太平,国家就强大,国家强大,赵国就稳固。
阅读理解
1、"赵奢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他从种顾心均反面论述的原因是什么?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答: 不奉公则法削曲副,法削则国弱,国弱真同界则诸侯加兵。
2、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赵奢和平原君的性格特点脚本艺结没若。
答:赵奢:清正廉洁验,依法办事,不畏权贵。
式丝投降 平原君:采纳忠言,察纳雅言,善于用人。(意对即可)
3、假如你是平原君,你将制定什么样的法规来约束家人,使之遵纪守法?请列举一条。
答: 略。
文言知识
释"于" "于"是个多义词,解释也极灵活。上文出现过三个"于",它们的含义不同。
语局望眼祖列 ①"君于赵为贵们叶公子"中的"于",标紧相当于"在",意为你在赵国是贵公子。
②"岂轻于天下邪"中的"于",相当于"被",意为药济根英绍垂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③"言之于王"中油概井式待亲往精的"于",相当于"对"、"向",意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或向国王说了这件事。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