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是由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所作。这篇词出自于《全宋词》。
- 作品名称 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 作者 吴文英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出处 《全宋词》
- 文学体裁 词
作品原文
采桑子
水亭花上来自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
360百科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翠破班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作品鉴通促细只粉赏
"水亭"两句,"水亭"临水,所以"花"即夏日莲花也。此言夏日深夜,月光如水泻在花上、叶上、水亭上和亭中之人身上。本来夏日暑热手不停扇,较盐只雷但如今时已深夜,人在水亭,就不需要频摇扇子,故越块眼曰"扇与人闲"。"弄影"两句,状归隐。"抽簪",仕官者束发整冠,而用簪固冠发上,今言"抽簪",即是暗喻卸仕归隐。沈约《侍宴乐游苑》诗有:"将陪告成礼,待此未抽簪",即是指卸仕也。此言人在亭旁栏干伫立,月照人影倒映水中摇晃不停,"无官一身轻",所以能抽去燕形玉簪,卸去官帽而自由自在了。上片记述一位卸仕之人的闲适情状。
"心期"两句,述因闲致愁。言此人闲极无聊,就用亭旁池中莲子作卦具,暗暗祈祷而卜之。可是卜象却并不理想,因此不由得心中烦恼,紧皱起双眉。"秋入眉山",即是愁入眉头之谓。可参阅词人《唐多令·惜别》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句意。"翠破"两句,触景生情。此人心中烦恼,再加洋管故略获言离些上池中的荷叶、莲花因已生出略莲子而开始破残,所以他睡在湘妃竹编制的竹席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直至拂晓寒意侵人,就更加清醒了。下片述因闲适无聊而互雨抓景落烦愁的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
吴文英,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至约记庆苏右意抓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贾似道、钱含孔服找史宅之(史弥远之子)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静阳热汽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