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脉耳蕨

百科

粗脉耳蕨(学名:Polystichum crassinerv章一ium)为鳞毛蕨科耳蕨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植株高25-65来自厘米。根状茎斜升,叶柄浅绿禾秆色。生海拔200-400米的石灰岩丘陵阴处岩隙。

  • 中文名称 粗脉耳蕨
  • 拉丁学名 Polystichum crassinervium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蕨纲

形态特征

来自  植株高25-65厘360百科米。

  根状茎斜升,连同叶柄基部直径1.5-3厘米,顶端及叶柄基部密被有光泽、披针形或阔披针形、划色案待识良东进率海弱全缘、开展、长约7毫米、宽1-1.5毫米的厚膜质鳞叫宣策区片。

  叶少数簇生;叶柄浅绿禾秆色,长2.5-18厘米,基务班个物凯想且权看制部直径1-2毫米座例夜苏命清,上面有沟槽,基部以上疏被较小的披针形、边缘流苏状的膜质棕色鳞片;叶片狭长椭圆披针形,长15-45厘米,中部宽2.5-6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中部以下渐缩狭,基部宽1-2.5厘米,一回羽状;羽片20-50对,互生或近对生,至浓德刑士压助五和通常有明显的间距,中部以上的平展,下部的或多或少向下反折,矩查汽是圆形或镰刀形,少见镰刀状披针形,中部的长1.5-3厘米,中部宽4-7毫米,顶端通常钝圆,有时急尖,基部显著不对称,上侧的耳状凸起三角形,其顶端渐尖,边缘有少数波状浅齿,外侧或多或少向内弯,与叶轴平行,下侧的下部狭楔形,与叶轴垂直或近垂直,上部呈向上弯的弧形,羽片基部以上的两侧边缘通常有浅钝齿,少见有急尖头的长齿;叶脉羽状,上面不明显,下面常显著隆起,侧脉粗壮,顶端增粗呈棒状,几达边缘,大多二叉状,在耳状凸起上羽状,少见单一的侧脉。叶纸质或厚纸质;叶轴浅绿禾秆色,上面有沟槽,下面疏被棕色、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长渐尖、边缘流苏状、下部盾状贴生的膜质小鳞片;季水源季羽片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浅棕色的短节毛。孢子囊群小,在羽片主脉两侧各有1行,上侧较多,中生或较接近边缘,生于较短的小脉顶端,有时仅羽片顶部能育;圆盾形的囊京父给片作神坐月片课县群盖棕色,边缘浅啮蚀状或有疏钝齿,少见撕裂状。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400米的石灰岩丘陵阴处岩隙。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湖南南部(新宁)、来自广东北部(乳源)及广西东部(阳朔、临桂、容县)和北部(罗城)。

相关信息

  该种的形体外貌初看颇似无盖耳蕨Polystichum gymnocarpium Ching ex W. M. Chu et Z. R. He,但羽片下面有短节毛而无细长纤维状小鳞片,孢子囊群有囊群盖,不难区别。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