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

百科

《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来自交往心理控制术》是2010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360百科是丁龙江。

  • 中文名 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
  • 定价 30.00元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丁龙江
  •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内容简介

  《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是通俗易懂而病时后任三不失精炼、准确、深刻的心理学读物。《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

  现实生活中世事复杂来自,人心难测。所以我们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些稳立喜极女由干终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360百科我们的生存和自我保静右千座房海放护的做人原则。在我们做好人的同时,也难免别人对我们居心叵测。要想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在人际关系中八面玲珑,就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掌控他人的心理,预先把握他人心理的苗头和动机。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不可忽视的心理暗示

  --对人对己都有效的心理控制术

  现实生活当中希肉蛋古妒助却,有许多心理暗示现象还是值得我们深刻反侵胜张物在思和琢磨的。我们透过各种行为,只要认真地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际官样的选择,心理暗示与我们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关系?等后协现静虽便呀我们深入地了解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从日常生活中述陆团班倒告决顶办纸又司空见惯的小问题里,发现有趣的心理现象,发现我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暗示效应所起的威力。

  1.心理暗示一一自信等于一半的成功/3

  2.运用"禁果效应"吸引对方的注意力/5

  3.想得到对方的共鸣,就要先"同意"其看法/7

  4.自信是定心丸,一定把自信传给对方/9

  5.故意给对方好处,并迫使他还人情/11

  6.故意暴露缺点,可解除戒备心理/14

  7.先用说辞显示公正,消除别人的不公平感/15

  第二章 神奇有效的心理战术

  --左右对方情绪服特未案沿上似和行为的攻心术

  心理战术因素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会在许多方面,从很大程度上引导我们的行为习惯或决策,进而影响到我们正确处理问题的理智性。当我们不小心踏进别似止任装述送精团错弱人设下的心理战术"迷宣属解玉法宫"的捉弄时,那么,我们只有认清这些心理战术,第视才能找到走出"迷宫"的出口,才能逃脱心灵魔爪的侵扰。

  1.亲和效应一一拉近与周围述宁兰封由论兰袁绿人的心理距离/21

  2.将对方拖疲惫,降低对方判断力/23

  3.用正面强化来增加对你的好感/25

  4.要让对方心里动摇,就先批评他喜欢的事物/27

  5.缩帝那短空间距离,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室五需笑/29

  6.同意然你序声报角种补对方的观点,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31

  7.巧用移情效应,建立与对方之间的感情/33

  8.火眼金睛,探究眼泪的秘密/36

  第三章 积极深刻的心理影响

  --谁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如何与他人进行高效交流,怎样掌控他人的心理,如何"说"动他人,无疑是与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核心所在。沟通是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和维护各自的利益,通过协商对话以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过程。我们不仅要掌握心理影响在谈判中的一些抗决二作用,还需要锻炼谈判的技巧。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在谈判桌上克敌制胜,占尽先机。

  1.正话反说定律--避免正面的冲突/43

  2.运用"互惠原理",让人产生回报你的人情债/45

  3.迎合从众心理,人都不愿意被群体孤立/47

  4.选择好时机,便于掌握主动权/49

  5.借助权威的力量,迫使他人就范/52

  6.换位思考,引导对方认可你的观点/54

  7.巧识微笑背后的秘密/57

  8.头衔虽然是虚的,但它却很能迷惑人/59

  第四章 危险重重的心理较量

  --用智慧取得人生对弈的胜利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做出某种行为决定,大多都是为了要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或目标,而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一些心理较量策略的应用。通过某些日常行为,对他人实施某种心理较量,因为所采取的心理较量策略不同,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是各有千秋的。

  1.激将定律--学会恰当地刺激他人/65

  2.请将不如激将,适当地激将一下/68

  3.谈吐之间,探其心理/70

  4.激发对方的同情心,让对方理解帮助你/73

  5.笑容是识破真诚与虚伪的关键/75

  6.恰当暴露自身缺点,麻痹对手的防备心理/78

  7.以退为进,先接受再推辞/80

  ……

  第五章 难以防备的心理狡辩

  第六章 足智多谋的心理智慧

  第七章 规范错位的心理博弈

  第八章 过度自信的心理暴露

  第九章 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

  第十章 损失规避的心理侥幸

  第十一章 智慧进行心理操纵

  第十二章 巧妙获得心理认同

  第十三章 谨慎突破心理防线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