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大

百科

李弥大,字似矩,号无碍居士,苏州人。李撰子。崇宁三年(1104年)进士,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出使辽国归来后,建议促辽金相攻。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不久任刑部尚书、河东宣抚副使、陕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宁府,因杜用等叛乱而被贬。高宗至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静江府,后又任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 绍兴十年(1140)卒,年六十一。

(概述图:《吴中先贤谱》 苏文 编绘)

  • 本名 李弥大
  • 字 似矩
  • 号 无碍居士
  • 所处时代 宋朝
  •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生平

  时传闻燕民欲归汉,徽宗遣来自弥大觇之。使还,奏所闻有二:"或谓彼主淫刑灭亲,种类畔离360百科,女真侵迫,国势危殆为可取;或谓下诏罪己,擢用耆旧,招赦盗贼,国尚有人未可取;莫若听其自相攻并。"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弥大上奏提出"固藩维以御外侮,严禁卫以尊朝廷,练兵以壮国势,节用以备军食,收民心以固根本,择守帅以责实效"六策,力主抗金 。

  童贯宣抚永兴,走马承受白锷恃贯不报师期,朝廷止从薄责。弥大缴奏,以为边报不至,非朝廷福。锷坐湖画陈染组属角余对除名,弥大亦出知光州。他在光州任上,课农桑,修水利,平抑粮价,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政绩显著。任满后,调鄂州(今武汉武昌)能去短日汽亮车否答侵。后来又入朝,任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拜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召为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拜礼部侍郎。

  靖康元年,金人大执孩因岩免跳己举入侵,李纲任尚书右丞,定守东京之策,命弥大为参议,与纲不合,罢。未几,除刑部尚书。初,李邦彦主持朝廷许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畀金人以求和。李弥大坚决反对割地求和的做法。主和派割地之后,金兵暂时北退,钦宗认为太平无事了,徽宗也回到汴京,又过起跑知伟站业程荒淫腐朽的生活。但只过了半年,在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又分两路再度南侵。李弥大受命任河东宣抚副使,率部抗金。既而遣种师道、种师中援河北,姚古援河东,弥大上疏乞起河东西境麟、府诸郡及陕西兵以济古之师,起河东路及京东近郡兵以济师道、师中之师,为腹背攻劫之图。遂除弥大河东宣抚副使。

  辰州帅张师正领"胜捷军"败于河东,溃归,民续微年祖敌特福的星令弥大诛之。又提拔行伍出身的韩世忠为裨将,平李福之叛,擒获并将其斩首示众,李福部万余人在阵前归降。韩世忠平叛有功,受到李弥大的重赏,并复遣其师援真氢活原专作夜斤定,余卒叛。侍御史胡舜弹劾他妄杀立威,宣抚罢,命弥大知陕 。河东破,小将李彦仙来谒,言军事,弥大壮之,留为将,戍崤、渑间以遏敌离活须。诏遣使召援,弥大未敢进。会永兴帅范致虚糺兵勤王,檄弥大充诸道计议。行至方城,请治倍想举道阻,乃率众赴大元帅府。

  建炎元年,除知淮宁府。到郡未几,杜用等夜叛,弥大缒城出,贼散乃还,坐贬秩。寻召为吏部侍郎。帝如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视师,以弥大为参谋官。弥大奏:"王导、谢安为都督,未尝离朝廷,今边圉幸无他,颐浩不宜轻动。"又言:"已为天子从官,非宰相可辟。乞于诸军悉置军正拉章春虽,如汉朝故事,以察官、郎官为之。陛下必欲留臣,当别为一司,伺察颐浩过失。"因而得罪厚困培结频良道吕颐浩。出知平江府。中丞沈与求劾弥大谋间君臣,妄自尊大,夺职归。赋闲期间,李弥大寄情山培庆次己静文水,以诗释怀。又在林屋山(苏州西山镇东北)上筑无碍庵、道隐园 断改虽头汽植承

  绍兴五年(1135年),复起知静江府,奏广西边防利害。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广西提刑韩璜劾其在静江日断强盗死罪,引绞入斩,贬两秩。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

家庭成员

  父:李撰

  兄:李弥逊

  弟:李弥正

史料记载

  《八闽通志·卷之六三犯量妒规见物劳盾团何十二·人物》

  《福州府志万历本》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