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年杂诗》的作者是焦循。焦循,字理堂,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通经学、文学及训诂之学,兼治戏曲。诗笔质朴。此诗描写农民遭遇灾荒,生活困窘绝望来自的悲惨境遇。
- 作品名称 荒年杂诗
- 创作年代 清代
- 文学体裁 诗歌
- 作者 焦循
作品原文
荒 年 杂 诗(九首选一)
采采山上榆[1来自],榆皮剥已尽。
采采墓门茅,茅根不堪吮。
千钱三斗粟,百钱二斗糠。
卖衣买糠食儿女[2车亚清庆],卖牛买粟供耶娘[3]。
无牛何以耕?无衣燃生于汽夜何以燠[4]?
未必秋冬时,一家犹在屋[5]。
作品注释
[1]采采:不断采摘。《诗·周南·卷耳》360百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2]食:喂养。
[3]耶:同"爷"。
[4]燠(yù):暖。
国待紧抓理当点[5]"未必"二句:到秋冬时节,一家人不一定还能在同一屋里活着。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农民遭遇灾荒,生活困窘绝望的悲惨境遇。首四句写农民无粮果腹,只能剥树皮,采草根充饥,而无树皮可剥,无草根可采,揭示农民已届绝境。中四句写农民百计求粮故肥理南被架护养活幼小子女及老迈父母来自。"卖衣"、"卖牛"见无物可卖物世督应左义才永,进一步申述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情状。尾四句是农民无望的哀诉,牛卖了,无法耕作,衣卖了,无法蔽体,屋也将卖,寒冬时节,可能无处栖息,一句一叹,将农民生活的毫无希望抒写到极致。
本诗语言朴实,如同口出,感情深挚,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深深同情回荡于诗句之中,富有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焦循(360百科1763-1820),字理堂,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通经学、文学及训诂之学,兼治戏曲。诗笔质朴。有《雕菰集》二作促书许松衣油指。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