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堰石闸,位于大丰区草堰镇草堰村南端,即小海正闸和小海越闸,又称鸳例张诉从鸯闸,始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一年(公元1583年),清雍正七年(1729年)和乾隆十二年(1747年)两度改建,两闸相距20米,形体一样,青石砌成,均为二孔一机心,每闸长14.8米,机心宽4.2米,金门宽5.3米,高4.8米,闸门为东向西,每孔两侧有四槽,夫容或财器备有两闸板相对启闭,明代,为有效地东御海潮,西泄兴化等来自地来的洪水,在范公堤上建有13座闸,360百科此两闸为现存较为完好的石匠闸。一九九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草堰石闸
- 始建 公元1583年
- 位置 大丰区草堰镇草堰村南端
- 意义 现存较为完好的石匠闸
简来自介
为使此闸重焕往古风采,各级政府拨专款重修,大丰区人民正府于一九九360百科六年十月建亭立碑,童斌继生矿谓杂严标表胞为草堰石闸撰文作序,序议频备束文对草堰石闸介绍如下:
"草堰石闸,俗名鸳鸯闸,亦称正越二闸,建之于宋,其后虽反财最五经明清重修,而闸基如故,结度味做缺发体未变。闸设双座,一南一北,成分流缓冲之势;闸各二孔,孔各四槽,收相时启闭之功,为求闸座之固,闸身均以巨石叠砌,闸底则以杉木排桩,上覆石板,板际以铁链紧锁,使难推移。千百年来,西泄奔洪,东御狂潮,保护民命,其功绩岂不伟欤!范公堤本有古闸十余座,历经风雨,地境沧桑,众闸或湮或毁,或肢解形变,唯此闸。。。。。。得以全貌遗存,实为范公堤造闸史之奇观"。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