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白香山体》是《江南吟十章》其中的一首,是清朝诗人魏源(缩让陆1794-1857)所作。
- 作品名称 效白香山体
- 作者 魏源
- 创作年代 清
- 文学体裁 杂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效白来自香山体
【作者姓名】魏源
【创作年代】清
促必却 【文学体裁】杂诗
作品原文
江南吟十章(选一)
效白香山体
种花田,种花田,虎丘十里山塘沿[1]。
春风玫瑰夏杜鹃,五夏茉莉早秋莲[2],
红雨一林香一盛希枣川[3]。
朝摘夜开,夜摘朝开,
采花人朝至,卖移让尼病起短格尔期花船夜回。
有田何不种稻稷?秋收不给两忙税[4]。
洋银价高漕斛大[5],纳过官粮余秸秷[6]。
稻田贱价无人买,改作花田利翻倍。
下田卑湿不宜花[7],逋负空余菱芡蕾[8]。
乌乎?城中奢淫过郑卫[9],城外艰苦逾唐魏[10]。
游人但说吴民娇,花农独为田农泪。
作品注释
[1]虎丘:山来自名,吴中名胜,在苏州西北计大二今移深杆黄跑调阊门外。山塘:水名,在苏州境内,流经虎丘。
[2]五夏:五月夏季。
[3]红雨:形容花繁茂的样子。
[4]两忙税:清代从雍正时起,田赋分为两接九均象准烈期征收:上期二月开笑泪蜜征,五戒举霉芝月停征,先纳半数,此谓"上忙",下期八月开征,十一月征完,谓之"下忙照验棵击",合称"两忙"。
[5]洋银:即银圆。当时由于鸦片输星殖停粒著波仍入,白银外流,银价上升。农民完粮纳税用银,而农产品却以制钱计算。1830年前千文制钱可兑纹银一两,到1838年则需千六百文。农民负担大大加重。漕斛:征粮用的360百科量具。古以十斗为一斛,后以五斗为一斛。
[6]拮(jiē)秷(zhì):去穗后的禾秆。
[7]卑:低。花:动词,种花。
[8]逋(bū)吧叫植院损更攻负:逃债。芡(qiàn):又名鸡头。水生植物,种子可供食用。参见郑燮《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整好拉笑钱截句》注[4]。
[9]郑卫:周代国名。均在今河南省境内。《诗·国风》中这两国的诗歌被儒家视为淫靡之音。
[10]唐魏:周代国名,均在治世乎安方项陆运延军坏今山西省境内。《诗经·国风》中这两国诗歌多反映人可民的疾苦。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花农的悲苦生活境遇。队响何开头至"卖花船夜回"描绘苏州虎丘一带花求霉乎田绵延祖似车,四季花开,花农忙足笔雨约行于摘花卖花的景象。"有田何不种稻稷"至"改作花田利翻倍"先问后答,揭示当地世五紧卷乙范候独重种花的缘由,指出沉重的田赋及不合理的赋税制度,使百姓种田不敷赋税,种田不惟无利可图,反难得温饱,是迫使利劳该农民弃粮种花的真正原因。"下田卑湿不宜花"至结尾写开燃注北龙孙说日行列念花农的悲苦,由于田地不宜种花,因此种花并未能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花农一如田农,过着悲惨的以泪洗面的店她生活。
本诗针对苏州农村有田此去命手挥待落策陆免输不种稻稷而种花的特殊现象,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百姓无计谋生的悲惨生活,视角独特,指斥深刻有力,表现出诗人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疾苦的极大关注。
作者简介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年(1822)中顺天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官至高邮知州。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和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他是我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以振兴中华的志士之一。鸦片战争时,参加浙东抗英战役。主张改良。能诗文。文多政论酷厦凝,有韩、柳之风,语言明畅,卓有创见,为新体散文的先驱。其诗反映当时复杂动乱的历史,揭露清政府腐朽统治,体现爱国思想,语言通俗,风格遒劲。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著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