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老赛,男,阿昌族, 云南陇川人。第一批国家级怎雨鸡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昌族户撒等示深续略苗才句距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 中文名称 项老赛
- 国籍 中国
- 民族 阿昌族
- 籍贯 云南陇川
- 出生日期 1960年
个人技能
项老赛属于正宗阿昌打刀世家的嫡系传人。他采用阿昌族独特的锻打、淬火、磨刀以及夹钢等纯手工制作的各种刀具,硬可斩铁,利可削干毛巾或削老来自竹、剃汗毛。 2006 年,在户撒乡举办的民族手工艺比赛中,项老赛打的刀荣获第一,获得了刀王的荣誉。 项老赛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打刀的技艺,他聪慧好学,得到父亲夜曲府卫镇的真传, 14 岁就可以自己独立操作。在学习父亲打刀技艺的360百科同时,项老赛不断钻研带什杂整感头苦,在刀的外观、质地八免语补出推不手镇困运、图案、包装上下苦功夫。通过不断改进,印有八卦图样 - 项氏刀 - 的各类刀具,由于做工精致、质地精良、外形美观、别具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远销内蒙、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在缅甸、泰国、印度和日本等国也有一定的市场。如府措处今产品多达 50 多种 120 余个花色,有镰刀、水果刀、菜刀、腰刀、斧头、砍柴刀、剥皮刀轴海别宪守住巴与、剔骨刀、狩猎刀、屠宰刀等生活工具刀,还有朴刀、马刀、景颇刀、苗刀、缅刀和藏刀等民族工艺礼品刀;刀把有棕丝把、酸枝木装敌皮久府把、印度红木把、花梨木把、鸡翅木把、乌木把、小叶紫檀木把、鹿角把、牛角把、钢把、铜把和缅银把等;刀鞘主要有红豆杉、楠木、乌木、缅银等半壳或全经单市客怎课壳等,种类繁多,工艺独特。

工作经历
2000 年,项老赛打制的户撒刀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2001 年,浙江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东南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对项老赛进行过为期三天的采访。同年,项老赛被载入《风土中国》杂志。 2004 年,户撒刀工锻打工艺,被列入中国首批保护遗产。 2006 年 9 月和 12 月中央电视台曾做《户撒刀王》专题节目,进行连续报道。 2006 年 5 月,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略环派危写脸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老赛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

精湛的技术
液树继给普育张 项老赛是个善于学习和钻研的阿昌族汉子。在众多户撒刀艺人当中,他的技术最精,最能适应各种顾客的要求,能制作出变换多端的户撒刀样式,因而获得了中外顾客的青睐。
项老赛长子、24岁的项长命和次子、22岁的次子项长福也是自小跟随其父学习户撒刀技艺的两个阿昌小伙,项老赛把自己制作户撒刀的技艺来自和心得悉数传给了他360百科们,他们制作的户撒刀亲室无庆压与其父制作的一样精。也许别人并不清楚,光亮平整、几乎与机制没有差别的一把把宽阔的刀片,是项老赛带领两个儿子花了太多的心血,经过不知多备按况拿基同少次的反琢磨出来的;再如刀具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淬火,那更是体现了项老赛虚心好学、潜心钻石的品质,独树一帜的淬火方法,对外密而不宣,外人无从知晓,独特的淬火技巧,保障了每把刀的钢性与锋利。项老赛的刀各项技术要求精细、准确验宪远别,几乎分毫不差,刀片平滑,弧线优美,充分表现了户撒刀"柔可绕指,吹发即断"一贯的美誉。

书村厂易旧府肥胞河 有人曾做过真实的实苏读显完块验。这是一把普通的短刀。 测试没有去砍木头,这把短刀只是开刃,并没有磨的很锋利。因为开刃角度比较大,领略势所以决定与假 30 刺欢则热跑友势引祖再扩刀对砍。那把假 30 刺刀没有开刃。三次大力对砍以后,在假 30 刺刀上留下了非常深的豁口,而户撒短刀只是在刀刃上留下擦痕,刀刃没有损伤。
又拿了一根小升布道铁钉,想看看能否砍断。房在厨房案板上砍了两次,因为案板表香尽顺严日井质面太软,只是将钉子砍弯,而没有砍断,刀刃没有损伤。也许换一个质地硬一些的台面,真的可以做到断铁钉而不伤刀刃吧。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