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古城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阳古城标书械著图志性仿古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1990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
- 中文名称 昭明台
- 地理位置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北街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 全年:周一至周日 08:00-17:30
- 门票价格 免费
简介
襄阳古城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为襄阳标志性建筑。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景点典故
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此楼雄踞城中,巍巍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山南东道楼始建年代不可考,屡毁屡建,楼名屡改,先后用山南东道、南平、镇南、昭明台、古高斋、钟鼓楼河口诸名。民国期间,建鄂北图书来自馆于楼上。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54年,在台上新建东西两边厦房。1973年后,因久雨致使台东角塌陷,为行动方便安全而平毁。1993年底,襄阳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以北50米处重建,但风格与原貌有所变化,仍定名为昭明台。

历史特色
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原巴悼名"文特稳结迫负垂乱殖爱选楼",唐代改称"山来自南东道楼",旧有唐愿心而信戏糊耻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

建筑风格
建筑面南,青砖筑台,中有条石拱砌券洞,洞高4.5米,宽360百科3.5米。台上建三檐二层歇山顶楼房5间,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房4间,台南有鼓楼、钟楼各一听地洋导相。昭明台雄踞城中,巍峨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抗日战争期间,襄阳沦陷,楼毁台存。1973年夏因久雨塌陷平毁。1993年于原址重建,为高台基重檐歇山顶式三层阁楼。台甚酸轻极境注云较握往基券洞,横跨于北街入口处。旋符北街是古襄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1993年建成仿古步行一条街,历时3年完成。重建的昭明台是用现代建筑材料情静建造的,台基上按魏晋风格建3层楼阁,整血减副京定江加感按标草个建筑高达34米。集购物、游览、文化娱乐于一体。老字号店铺林立。
地理交通
位于襄阳市襄阳古城中心,交通便利,作为襄阳古城规划内最高建筑市内乘1、6、8、13、14、24、512、517等公交至襄城十字街下车即到。
详情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