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涡阳太清宫

百科

东太清宫又名天心宫,位于县城东17要扬帝限弱弦师.5 公里,宫前有明熹宗天启2年(1622年)碑,未说是创建还是重建,清宣统元年(1909年)涡阳县人袁大化重修,并树碑记事。从碑文中得知原宫有正殿3 间,供老子骑牛像;正殿西有三宫殿,前为祖师殿,东有流星园,西北建圣母记制置布庵。现存前后大殿各3间,为太清小学使用。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称 安徽涡阳太清宫
  • 别名 天心宫
  • 始建于 东汉延熹八年
  • 位于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

样刘套任米省啊初排特乙

  太清宫属亳州,清王朝为镇压捻军起义,从亳州、宿州、颖州、蒙城四城划地,于1864年在雉河集建县立制,名曰涡阳。太清宫随之由亳州划归涡阳。

  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初称老子庙。唐李王朝称老子为始祖,推崇之极,屡加册封,并尊此庙为祖庙,赐名为太清宫。元以后,此宫易名为天静宫。太清宫是老子出生地之说,远非始于今日,历代文献和碑节记载早已屡见不鲜。

地理位置

  安徽涡阳太清宫,集并不品础尼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视无测化城关镇)境内,涡阳城北的安徽涡阳太清宫涡北街道郑店(正殿的来自谐音)村,元代改称为天住啊剧优毫动率异电静宫,俗称老子庙,距县城中心城关街道五公里。是当地人为纪念我国春秋时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仍意格李九知划坏培蒸阳)厉乡曲仁里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古之谷水),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

人文历史

  《涡阳县志》记载: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初称老子庙,后因桓汉帝梦见老子降于殿廷,于是颁旨在老子故里建庙立祠,祀奉老子来自。此后,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都曾下360百科旨修建,规模渐大。到唐朝时,因信曲由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对其尊崇至极,屡击多态衡色加册封,并尊此庙为祖庙,浓酒程唱刑表检二毛各大兴土木,隆重兴建。唐高祖武但矛德三年(620 年)、太宗贞观六年(627 年)、高宗乾封元年(666 年)、武周光宅元年(684年),相继于此营建宫阙殿宇,其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不逊帝王之都。唐玄宗天宝二年(7燃婷府43年)封此宫为太清宫,唐末毁于兵火,几成废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 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两度奉旨重建,到靖康之乱中,先遇兵灾,后遭火患,宫观面目全非。金代虽屡加修建,但与唐宋盛时相比,规模相差甚远。元世祖以来,道教再度兴盛,此宫亲婷石宜操一溶得以新建,改名天静宫。元至顺三年再次大规模敕建,天静宫重现昔日宏观。明正德崇祯年间和清康熙八年均进行本州盾需过装修,至乾嘉年间,殿宇尚称弘深,清末战乱频繁,殿宇日趋颓废。近些年,当地政府在海内外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对太清宫进行了修复,太清宫包括;东岳庙、九龙井、圣母民运管陆音了外也延我司墓、尹喜墓、钟楼、鼓楼、三清殿、灵宫殿、迎仙殿、武家河以及宋代老君殿遗址和大批碑碣、汉砖、文物等。

著名景点

一座穿越千年的建筑

  5月11依么治标都赶空名标念日的下午,站在东太清宫门前,阳光斜射到它斑驳的木门上,附近是大片大片的麦田,阵阵微风吹过,传来"沙沙"声,给这座神秘而安静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气。

  关于东太清宫始建年月,目前已无法考证。据太清村的村书记刘文峰介绍,在1993年,涡阳县老子究室的工作人员曾经从东太清宫里的一棵皂角树上折下矿振衣吃演皮一根树枝,回去之后,数了下上形情照结张蛋外何面的年轮就已经有1言矛福测十与者危益聚技890个。如今,又快过去20年了,这棵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1900岁,相传,这座宫的年龄应该与皂角树相仿。

  "东太清宫原有正殿3间,供老子骑牛像;正殿西有三宫殿,前为祖师殿,东有流星园,西北建圣母庵。正殿屋山上有老子的八卦图,前殿的房梁上有重建日期。"刘文峰介绍,这座宫原占地约60多亩,现在只剩下了7亩左右,连原先一些老子骑牛、各路神仙的泥塑和龙凤造型的雕纹都遭到了破坏,现在已不复存在。

  在东太清宫正门的两侧,各分练式胡气保有几间破旧的房屋,是先前的私塾。刘文峰回忆,他小的时候就开始在这里读小学。2006年,为了保护东太清宫,小学就搬到了其他的地方。

一棵装满故事的古树

  绕过东太清宫的正殿,到了它的"背后",就会发现一棵高大葱绿的皂角树。走近观察,可以看出它是一棵饱经沧桑的古树,两个成人难以搂抱过来,树干中间有洞,可容两人。

  关于这棵皂角树,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1996年自晶花德础号几香证采它这棵树曾无故死去,三年内没有发芽开花,冒不出一丁点儿绿色。到了1999年,东太清宫重新修葺时,它居然又意外地"极燃妈季条复活"了。直至现在,这棵皂角树仍然坚强地存活着。

  村里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告诉记者,在他们小的时候,每到庙会,家里的大人就会带着他介算光绿准鲁周总持半们到这里烧香许愿,祈祷祝福。趁着这会儿功讲督别罪丝品外速夫,他和小伙伴们就会偷偷地溜到东太清宫后面的皂角树下玩耍。

皂角树

  "落将把京单科够皂角树犹如擎天大伞,不仅可以避风遮雨,还洋溢阵阵清香。我和小伙伴们可以在下面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捉迷藏……玩累了,捡从树上掉下来的皂角,用小刀割开里面绿绿的肉来吃。"他说,"那时候,谁家有了难事就去那庙里拜神,也有病人捡来皂角果熬汤喝,很快痊愈。也有人说皂角树是老子的化身,是神灵所在。

几次饱含深情的修葺

  历经了千年的风风雨雨,东太清宫也经过了四次的修葺。刘文峰介绍,第一次的初修是在明代,第二次重修是在康熙年间,第三次是清宣统元年,本县人新疆巡抚袁大化进行重修,并竖碑记事。碑文中称,旧宫有正殿三间,供老子骑青牛像。重修后,增添两庑八间,为住持和道人居住。除正殿外,还在山门两侧接砌外墙,四周各十八丈,并就山门的柱础和墙壁加梁复瓦建三清殿,塑立三清神像。而最后一次修葺,则是在1999年,也就是皂角树"复活"的那一年。

  "那个时候,在这座宫的前面,有一片十分壮观的碑记林,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现在这里只剩下后大殿三间,山门三间,火神庙一间,其余房屋都是新建的。"刘文峰说,"这里还先后出土了汉砖、明代圣旨碑和老子故里残碑。"对于东太清宫未来的规划,刘文峰透露,会将两旁破旧的校舍拆掉,重新垒砌一个墙院用于保护这里。

  站在皂角树前,和多年的记忆一样,绿荫擎天,满树飘香,让人禁不住走向前去,抚慰它的沧桑。如今,和大多数的村民一样,刘文峰对于东太清宫的回忆只定格在了童年里。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