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旭

百科

孟庆来自旭(1901-1965),字寅宾,东平县人。地方著名中医。孟庆旭自幼读书,恬淡质朴,立志学医,以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孙思邈为楷模360百科,他拜佛山名医焦老先生为师,数年间尽得其学。

  • 中文名称 孟庆旭
  • 别名 孟寅宾
  • 出生地 东平县州城镇牌坊村
  • 出生日期 1901
  • 逝世日期 1965

学习经历

  孟庆旭自幼读书,恬淡质朴,立志学医,以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孙思邈为楷模,他拜佛山名医焦老先生为师,数年间尽得其学。他好学善思,结合实践,刻苦钻研了《内经》、《伤寒》、《金匮要略》等书,对祖国医学就有了溯本求源、扎扎实实的基础。30年代中期,东平县中医师考试,他名列榜首,誉满数县。北京主考希望他游学京师,到国医馆工作,但他不愿离开故里,与当时的医学名流候汉忱、李尚浩等在城内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医学团体-南雅堂医社。

行医经历

  1938年,东平沦陷,横遭日伪蹂躏,他全家避居城刚临东梁村。日伪"东平县公署",宣扬"中日提携"、"王道乐土",为装点门面,搞"祭孔大典"。东平县"知事"大汉奸曹子亮想利用他的声望, 派人持贴请他参加, 遭到断然拒绝。他对家人说:"想叫我和那些出卖国家与灵魂的叛逆者一气,是绝对办不到的。"有一次,日伪警察所长陈鹤航患头痛,请他去诊治,他以卧病不支拒绝。他不为利诱,不依势存,为日伪所不容。一天傍晚,汉奸劣绅指使一撮匪徒抢劫了他家。

  建国后,孟庆旭仍以行医为民去疾。他接诊的病员,大多是病情危重、处理棘手的,建国初,梁村税务所井维涛、孟广达等18人严重食物中毒,有的已经昏迷。正在卧病的他听说后,急忙赶到税务所,毅然承担主治来自任务,指导全所医务人员为患者服药护理,18个病人全部得救。事后他意味深长地360百科对诊所的年轻人说:"当医生不能唯求免怨避嫌而坐失治疗时机, 愿以此与大家共勉法手武海存。"

  1958年春,有个7岁的男孩患流脑,高热,呕吐不止,精神昏愦,家人惶找胜吧指牛减师恐,去诊所就诊时,已经昏迷不醒。医生们皆以病情险重,不敢接诊,建议转城里治疗。他说:"亟宜就地抢救,不可延误! 待治疗稍有转机再做考虑。"于是他投以大剂汤药兼以丸散,十二小时连续进药带华,患儿很快转危为安,调治半月痊愈。他告诫人们:"医生当以医病人之体为我体,以病人之心为我心。重病当前,要苦思冥想,尽竭全力,广求治法,治疗无效则沉自反思,考求必效之法,然后学问才能日进。"一次,一糖尿病患者求治于孟先生的儿子,其子当时经验尚少,勉开一方,服药十余剂,无寸效。后乃请他诊治,他处桂附八味丸一料,内有大剂益智仁、附子、肉桂等辛热之品,服后症状大减。其子请教他,他说:"此所谓卷超应出培现由酒铁苏请救根本以滋化源也,昔孙文坦颇重此法直级。喻家言称八味丸为消象听织觉渴圣药,此仲景遗意,汝读书临症太不深思"他的儿子诺诺而退,深愧平日用心太少。孟庆旭先后被选为东平县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和县证著夫丝日渐人民委员会委员。

  几十年的沧桑使他从"良医涉世,博济仁泽"的传统信念攻省低诉政营斗触转向自觉地为群众服务,医术上界领被逐货鲜苗精益求精,皓首之年,仍象早年学医时一样,探求防孙绍困滑哪病治病的理论和妙方。60年代初,孟庆旭选为省名老中医,时值三年困难时期,他年老体弱,生活困难。为治病救人,仍率其子编写《孟寅宾医案》。

  1965年,孟庆旭病逝故里。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