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

百科

《无条件养育》是2012年6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艾尔菲·科恩。本书会提供一些实用性建议,以取代我们有时为规范孩子行为、逼迫他们成功而禁不住使用的传统养育技巧。

  • 书名 无条件养育
  • 作者 艾尔菲·科恩
  • 译者 小巫、耿丹
  •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6月

图书简介

  无条件养育作者艾尔菲·科恩,该书的主题并非局限于管教,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看待并感受他们。

基本信息

  书 名: 无条件养育

  页 数: 221

  定 价: 29.80元

  装 帧: 简装

内容简介

  《无条件养育》的主题并非局限于管教,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告诉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如何看待并感受他们。《无条件养育》旨在帮助你与自己的最强直觉重新"通电",重新确认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你穿上睡衣,做完所有家务,孩子们的拌嘴都安静下来以后,《无条件养育》会让你重新思考你的亲子关系的基础来自设想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无条件养育》的一些建议会360百科为家长创造一个不错的机会,帮助孩子成长为道席跳节的齐一个很好的人--我是说,真正意义上的。

  《无条件养育》建议父母以正向均衡的方法取代赏罚教复历快丰红易理省聚着增育,这样才能培育老染整又则冲活满令客出自律、有同理心、身心健康阿劳刚声须钢她的孩子。现在父母面对教养问题,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及口耳相传的一些"好办法",但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尖叫的继续尖叫,狂吼的依然狂吼。作号海开太材自贵末织某几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太专注于表面的行为本身,我们只看到孩子是否符合我调促张战编谓做们的期待,符合就奖励,不符合就处罚修正,这都是有条件的爱。《无条件养育》中作者提出我们必须要放弃这种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情感勒索教养法。作者坚定地提出父母要无条件养育。

作者简介

  阿尔菲·科粉道围恩(1957年10月15日),出生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1979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而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社会科学硕士学位。科恩曾先后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的高中和大学讨奏轮阿。如今,已有两个孩约阳子的科恩居住在波士顿,以独立学者的身份从事教育实践与研究。

  作为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讲师,科恩探索出了关于儿童教育的一系列先进理念,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教育握局的领军人物,也对诸多传统育儿方法进行了批评和脚务存村构密指正,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普遍关注。科恩对传统教育提出的挑战,也使他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尤其是遭静毫探厂七南每集到了美国教育界保守主义者的反对。

  《无条件养育》(2005年)是科恩的第一本主要涉及孩子教养的图书,他致力于在奖惩这个话题上讨论父母帮助孩子成长中所应负的责任和爱心,而不应是对孩子制定短期的目标和要求,应从长远期待考虑。科恩认为,儿童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

  科恩解释说,传统教育对孩子注重惩罚和奖励,普遍是专注于行为,而不是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价值观族了育乐一取向。例如,多数家长认为赞美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但曾位伯振纪留有赞美只是外在形式的诱因,这往往会破坏儿童的初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为获得好评而去做,而不是出于自己的秋谁啊后座息消上号兴趣和爱好。

  获奖经历:

  · 全国委员会的乔治·奥威尔奖杰出贡献十目问消皇述,2000年

  · 国家圣路易斯大学弗格森奖杰出贡献幼儿教育,2002年

  · 《无条件养育》获国家亲子出版奖(NAPPA)金奖,2006年,

  · 加拿大教师联合会的公共教育宣传奖,2007年

名人推荐

  在我近期看过的家庭教育著作中,《无条件养场握请育》是最具震撼力和挑战性的好作品。无条件养育之所以重要,因为父母永恒的爱是孩子成长的生命根基,如果以成绩是否优秀或表现是否乖巧作为爱的条电钢确几差棉才坐沉训件,等于在基因中诱发孩子的病态人格。通俗一些说,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而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孙云晓

  "无条件养育"是一种境界,不是一套方法。方法有限,境界无穷。家长们读一下这本书吧,它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办法和力量。

  --教育专家、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本书为众多孩子家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育儿法则:正确的两代关系要比正确的养育技巧更加重要。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作者 西尔斯

  这是上天赐予所有父母的礼物!埃尔菲·科恩采用大量研究数据,力证某些植根于家长头脑中的固有养育模式其实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并同时为家长提供了多种养育选择,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善于思考、乐于助人并极富责任心的好人。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 阿黛尔·法伯

目 录

  译者序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 001

  前言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010

  第一章 有条件养育 · 001

  两种养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 003

  有条件养育的后果 · 010

  第二章 爱·给予和撤回 · 015

  爱的暂停 · 016

  撤回爱的后果 · 018

  奖励的失败 · 022

  并不那么正面的强化 · 025

  有关"自我评价"的争议 · 033

  第三章 过度管制 · 037

  什么样的孩子最听话 · 043

  两个对立的极端 · 045

  过激反应、难以享受以及控制的其他代价 · 048

  第四章 惩罚的伤害 · 055

  为何惩罚不起作用 · 060

  第五章 逼向成功 · 067

  学习 · 073

  运动 · 079

  必须运转的小发动机 · 081

  第六章 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 087

  所见、所闻 · 088

  所信奉 · 092

  所感 · 099

  所惧 · 102

  第七章 无条件养育原则 · 111

  第八章 无条件的爱 · 135

  接近"无条件" · 137

  我们应该限制的 · 138

  我们应该发挥的 · 141

  远离威胁 · 144

  远离贿赂 · 147

  有关"成功"和"失败" · 155

  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 · 157

  第九章 孩子的选择 · 161

  选择的好处 · 162

  最初发言权与最终发言权 · 164

  一起做决定 · 166

  伪抉择 · 171

  限制的限度 · 172

  不想做却不得不做 · 174

  测验 · 179

  第十章 孩子的视角 · 187

  有道德的孩子 · 189

  换位思考 · 197

  透过孩子的眼睛 · 201

  附录 养育模式:涉及文化、阶级和种族的课题 · 209

  后记 需要感谢的人 · 220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