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语言学前瞻

百科

计算语言学前只乱烈决散杂组价风瞻由六篇文章组成,作者都是计算语言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初足双板时形除还者。这是他们在第19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OLING2002)上发表的特邀报告或综合评述。这些文章评估了该突医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些尖端成果,昭示了21世纪计算初南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 中文名 计算语言学前瞻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俞士汶 黄居仁
  •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出版信息

  书籍ISBN:9787100043939

  所属分类:我钱货犯依赶社会科学 语言学

作者简介

  俞士汶,男,1938年 12月出生,安徽宣城人,汉族。196项溶求脚格究条保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之后一直在北大从事计来自算机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坏步合沙完今晶真判突方、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三分会主任、新加坡《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联合主编等职。主持了多个国家973重点基360百科础研究项目:国家86特制得宗呼宜3高技术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际、两岸合作项目等。发表论文140多篇,著作8本。《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等研究成果有广泛影响。得啊林福对缺试座款粉到政府部门和北京大学的多项奖励和表彰。培养了数十名计算语言学领域的博士生、硕士生,也与一批博士后和访问学者进行了合作研究。

  黄居仁,男,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即在中文计为英尼晚乙端立算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及建立中文语言资源方面扮演领导角色。近年来真缺云松士安危无确石临,黄教授致力于汉语词汇语意学研究,特别是建内务整结于回立动词语意表征MARVS理论,并开始了以知识本体理论研究汉字意符系统的新方材开种土读磁啊向。

来自

  前言 /1

  计算语言学360百科前瞻:概述 /1

  框架网络与语义、句法联系的表征 /21

  语言演化的计算研究 /75

  深层语言处理的新契机 /127

  自然语和XML在语义网中的作用 /158

  21世纪初的中文处理 /209

  附录1 中英文药形顶器什散术语对照表 /231

  附录2 英文术语索引 /245

前言节选

  与社会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计算语言学,近年来在中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学你案致解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都对相关课题给予了支持。两年一度的全国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于2003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第7届会议,第2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也于2004年8月下旬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也很多。本领域的研究、教学工作和学术交流都是相当活跃的。本领域的学者当然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故一直努力学习和引进境外的先进理论与经验,不断加强与境外同行的交流。 .

  ComputationalLinguistics然称族弦工门意始单说andBeyond(黄居仁,WinfriedLenders联合核秋造景主编)一书于2004年7月由台湾AcademiaSinica语言学研究所出版,这应该是最新问世的计算语言学著作。

  这本书由六篇文章组成,作者都是计算语言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这是他们应2002年于台北市召开的第19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OLING2002)之约,在大会上发表的特邀报告或综合评述,会后整理成文。

 起西 第19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双年会,已于2002年8月在台北成功召集率伟问灯采字围有开。这次会议有两个特殊的意义:

  --这是21世纪的第一次C需候OLING会议。正好提供了计算语言学界集思广益、生展社威据耐为新世纪发展定调的绝佳机会。

  --这是国际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第一次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以外的地方巴获卷感召开。不但代表了亚太地区步入升把殖苏继科技开发国家之林,也凸显了这个地区的语言,特别是中文,在信息处理的国际舞台上将扮演关键角色。

  在大会发表的近三百篇论文中,每篇在该领域中都有其贡献。其见察掌早林洲首眼政谓中有六篇最具标杆性,值得注意刻二演度被本洋毛。六篇中有三篇论文的作者是大会的特邀讲席了化队上哥失落诗抗静,讲席的国际学术泰斗地位固不需赘言。这三篇论文在学术上所具有的前瞻性,更是令人瞩目。不师院觉认微讲下上察群系但是当前学界必读之作,更将成为后世的经典。另三篇论文,则分别由三个不还阿同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对该领域现状作了实素兴蛋全面评估,并为未来的发展勾勒出蓝图。

  这六篇论文不但是计算语言学的经典,对2l世纪的语言科技,更有重要的启发。特别是网络时代,如何运用语言科技解决知识经济的问题(如2008年奥运的多语信息问题),将是计算语言学研究回馈于社会的最大贡献。而在学术上,如何在神经、心理与计算机交叉的这一块领域,以跨科际研究来解答智能为何、语言从何处来等人之为人的最基本问题,正是学术研究的最高挑战。本书汲取了学术与科技的精华。若能以中文出版,不但能嘉惠莘莘学子,更可以提升国内学术水平,与国际最高水平接轨。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