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教会

百科

上海地方教会是地方教会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教会,政府文件中称为基督徒聚会处南阳路教会。

1927年-1952年,倪柝声和他的大约200位同工的工作中心,他们以上海为中心,陆续在中国南北各地建立了大约700处地方教会。

  • 中文名称 上海地方教会
  • 1926年 汪佩真接受地方教会的道路
  • 1927年 汪佩真上海租界避难
  • 是 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教会

1926年-1932年

  1926年,汪佩真接受地方教会的道路。

右一倪柝声

  1927年,汪佩真随父母汪楚生、泽美代子由杭州迁往上海租界避难,居住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新闸路辛家花园(新闸路968~1048号,眼记树行自收史今泰兴路口)。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占领南京,发生袭于染富道先审频曲望很吧击外国侨民和基督教机构的南京事件,当时在那里编辑《晨光报》的李渊如便离开南京,来到上海,与汪佩真同住。

  1927年5月,肺结核仍未痊愈的倪柝声也携带未完成的《属灵人来自》书稿,来到上海。他于1360百科922年在家乡福州创立了地方教木术杀独会,这时准备将工作中心前往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

  19叫上通什对激责多财级格27年,汪家搬到距离辛家花园不远处的赓庆里(新闸路944弄),聚会也迁到那里。

  1927过拿盟组营那独冲七年底,在汪佩真住所引亚书开始了上海地方教会的第一次擘饼聚会。参加者共有四人,倪柝声李渊如、汪佩真,英国传教士祝康宁(内地会总部工作)。

  数周之后,1928年1月,这个小小的团体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他们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静安寺路北侧,距离外滩约5公里的哈同路文德里(今铜仁路240弄),租赁了一幢石库门房屋,作为聚会场所。又租下26号作为单身女同工的住所,汪佩真,李渊如等长期住在此处。上海福音书房也由福州迁来此处。

  1928年1月,倪柝声在上海文德里召聚第一次得胜聚会,主题是神永苏密己衣织晚原斗河工首远的旨意和基督的得胜

  这次聚会吸引了一些当时正在上海的来自浙江省南部平阳县(包括今天的苍南县)和江苏省北稳者部阜宁、淮安的内地会、美南依此责现布卫长老会的中国传道人。他们回到家乡后,便法构首逐成某垂自结望出脱离了原来的教派,在当地兴起了地方教会。

  1931年10月,倪柝声在上海文德里召聚第二次得胜经相频拉建般处聚会,主题是神的约和神的智慧味体新装思在冲心某别使,内容后来刊印成书,就是《什么是新约》的前半部分。

1932年-1934年

  1932年3月,倪柝声设立了上海地方教会的第一批长老:杜忠臣、林光表和吴锡祜。后来增加了朱臣和俞成华。

  此后的20年间,上海教会的聚会地点一直在文德里。信徒逐渐增加到数百人后,租赁的房屋也逐渐从一幢增加到四幢(34,36,38号),并居志格块为庆素巴且把四幢房子打通,可容纳400人。加上在弄堂里摆上椅子,总共可以坐五、六百位。委伤立再怎胡鱼历元不过因为结构的原因,柱子不能打掉,因此会所内就不得里伤剂书不保留许多的柱子。楼下是聚会所,楼上是招待所、办公室、长老室等。

  女性在地方教会中只从事辅助性工作,即使威望甚高的汪佩真、李渊如也不例外:汪佩真仅仅在只有女性信徒的场合工作,李渊如则忙于福音书房的出版工作。

  由于上海是中国地价最高的地方,以本地信徒的力量,很难建造会所。

  1933年,倪柝声去英国访问,普利茅斯弟兄会表示,如果上海地方教会走与他们相同的道路,他们愿意出资买地造会所。该提议被倪柝声所拒绝。

  1934器施板宣实通所黑年春,倪柝声在上海文德控军里召聚第三次得胜聚会,上午讲基督的中心与普及,下午讲神的得胜者。

  1936年,上海地方教会中一位富有的老年女性信徒愿意以半价(3万元)将自己的一块地卖给教会。但是由于该信徒的女儿提出一个条件,要求在将来建成的会所内放置一块石碑,记载这个会所有一半是她母亲奉献的。

  上海地方教会的长老们,坚持圣经中不记名奉献的原则,宁愿将地退还。于是上海地方教会兴建新会所的计划被搁置下来。三万元退回上海地方教会的账上,存进银行。不久太平洋战事爆发,日军进占租界。

1942年-1948年

  1939年倪柝声第二次访欧回沪后,和弟弟倪怀祖在胶州路武定路口开办了中国生化制药厂。

  1942年底,发生倪柝声被上海地方教会的长预胡一任阿额罗特老们革除的事件,不久,进入租界的日军封闭了上海地方教会。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汪佩、俞成华恢复上海地方端料象强支教会的聚会。

  他们又写信给正在青岛养病的李常受,帮助上海和南京两地教会。

  1947年,上海地方教会每次来自聚会的信徒增加到1000多人。

1948年的复兴

  1948年4月,李常受在福州讲道时,从福州请回倪柝声。

  倪恢复尽职后,上海审杆班教会发生空前的大复兴,不久信徒就迅速扩增到数千人。

  根据1949年以后政府的统计,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信徒属于知识分子,许多是交通大学和国防医学院的大学生。

  并发生数起当时轰动上海的事件 :

  声势浩大的福音游行:1948年下半年,李常受将南京地方教会穿福音背心上街传福音的做法介绍到上海,于是上海地方教会也开始进行数次声势浩大的上街福音游行。

  第一洋了次游行约有二三百人参加,李常受和张愚之担任福音游行的总指挥,万绍祖任大队长,张锡康、何广涛、孙务信任三个小队长。游行队伍穿过南京路、霞飞路等繁华街道,前面是铜鼓、喇叭、漫画,信徒高唱"需要耶稣"等诗歌,高喊"上海人啊!赶快悔改,罪恶不去,平安不来"、"信360百科耶稣得永生"等口号,并散发印有"晚上请到南阳路145号来听福音"的福音单张。

  交出来:在大复兴的高潮中,许多信徒受感动,仿照使徒行传中信徒凡物公用的榜样,自愿将财产献给教会。

  建造上海最大的基督徒聚会场所--南阳路聚会所 :上海教会的信徒大幅扩增,然而文德里聚会地点的四幢房屋打通以后,最多只能容纳400人,因此每次聚会时,会所的外面弄堂里、对面福音书房、李渊如住处和其他几个信徒的家里,都坐满了人。聚会时最少要用上十多个扩音喇叭。移阿买地盖造大会所的需要实在日益紧迫。于是上海教会用信徒自愿捐献出来的210厂当他怀单验北送任陆需0两黄金[5],购进距离哈同路不远的南阳路123-145号(南阳路与小沙渡路,今西康路西南角)的一所花园洋房,占地4.71亩,原来的小楼保留下来作为办公、接待等用途,在特你当含空地上建造大聚会所。建筑面积死河能希村2207平方米。牛为永练投顺尽来念里面可容纳3000人,外面还可以容纳2000人。其容量超过了上海任何一座教堂,包括著名的慕尔堂和怀恩堂。南阳路聚会所在1948年底、1949年初投入使用。与地方教会在其他各地所建造的聚会所一样[6],上海南阳路聚会所也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堂式样,只注重简洁、实用。根据地方教会的信仰,聚会所内不用任何装饰,包括十字架。

  在会所内负责讲道的主要是张愚之和蓝志一。

  倪柝声在1948年-1949年忙于进行鼓岭训练,李常受曲审倒罗移讨赵做在1949年被派往台湾,俞成华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更擅长究温斗于个人面对面的帮助。地方教会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信徒参与教会服务的程度很高,从会所外的路口,就有人负责引导,直到会所内的每项服务居分织足变问抗者,都有专人负责。整个上海地方教会按照居住区域被划分为26个分家,每个分家各自都有几名负责人,负责监督和帮助各自分区内的信徒。

1949年-1951年

  1950年10月22合马境评卷刚日,上海地方教会负责弟兄,边章训段乱端制乱风的李渊如姊妹、汪佩真姊妹及二位被传言的姊妹,发表了一份"几句迫不得已的话":

  近来外面有的刊物,责难到我们的见证,并攻击我们的同工倪柝声弟兄。我们对于这样的刊物,一向是抱静默的态度,不乐于争辩。我们一面愿在主面前学功课,一面也愿让主自己来替我们证明。总之,将来在基督台前,各人的心怀意念都必要显明出来。但愿主怜悯我们,叫我们不敢不敬畏他!不过对于倪弟兄个人,我们在主面前都能同心见证,他是神的一个忠心的仆人。他虽然经营生产事业,但他的目的从来没有为着他个人的甚么。许阿免派叫观这维在真理上,在事奉上,在经比优兰迫镇结非营生产的事业上,我们和他都是同心合意的。特此敬告凡关切到我们的弟兄姊妹,也请你们为我们代祷。

  --唐守临、杜忠臣、缪韵春、俞成华、许达微、李渊如、张光荣、朱臣、汪佩真、江守道、张愚之、张耆年

  1949年以后一段时期内,上海地方教会由于并无外国差会背景,未太受到1950年代初中国反美运动的干扰,在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了政府组织的爱国运动,如反美游行、政治学习、包括控诉运动后,仍然享有一定程度的宗教自由,可以继续向外传福音,信徒人数仍在稳步增长。

  然而,在有外国差会背景的各大教派被顺利纳入三自系统,由政府全面掌控之后,剩下的几个自立性教派--耶稣家庭、真耶稣教会、地方教会和王明道负责的北京史家胡同基督徒会堂。

  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北京召开"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基督教团体会议",倪柝声应邀参加,此后地方教会的信徒加入三自爱国运动。

  但是在随后立即开始的控诉运动中,地方教会信徒对于政府干涉信仰表示了抗议。在上海南阳路聚会所内举行的控诉会上,信徒吴维尊在政府指导员的推动下,起来站到人民立场上控诉姊妹蒙头、诗歌、传福音等四个问题,激起信徒强烈的反控诉情绪,会场陷于一片混乱。

1952年-1956年

  1952年4月,倪柝声在东北被秘密被捕。

  1956年上海市公安机关侦破倪柝声利用宗教进行犯罪活动的刑事案件--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案。

1956年-1979年

  肃反运动以后,上海地方教会失去了大部分领袖,仅存的两位同工左弗如、周行义在5月21日重新设立了三位长老:唐守临、任钟祥、刘约翰,剩下的部分信徒在带领下改组参加三自教会,许多信徒离开了教会,有些人在受到打击后,停止参加任何形式的聚会;也有许多人不愿参加改组后的教会,自行在家中秘密进行聚会。上述局面维持了只有2年。

  1958年,南阳路聚会所被要求献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原有的聚会被并入在陕西北路怀恩堂的联合礼拜,唐守临被允许参与讲道,其他教会人员则被安排到工厂参加劳动。南阳路聚会所被政府占用,先是被改为新成会堂。1976年,又被改建为静安体育馆。

  1966年文革开始,所有宗教活动均被列为"四旧"而被禁止,信徒因信仰遭受歧视、迫害。

  倪柝声、汪佩真、李渊如都在文革期间死于狱中,张愚之释放后再次被捕,1970年在上海人民广场公审后处死。

  倪柝声家族成员在文革中遭受严重迫害。夫人张品蕙因不肯与丈夫离婚而被戴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遭受严重迫害,曾经多次被鞭打,以至全身多处受伤。

  1971年11月7日,因无权得到医治,而死在上海中山医院的走廊中。其二姐倪闺贞病重,仍被抬到门外批斗至死。

  其二弟倪怀祖是著名化学家、药学家,因遭到残酷批斗而被迫宣布放弃信仰,日后又恢复信仰。

改革开放

  1979年,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开始落实信仰自由政策,上海地方教会的信徒们恢复了掰饼聚会。最初的地点是在静安区武定路的一位信徒家中,1980年由于人数增加,聚会迁至不远处的新闸路1580弄。

  唐守临、周行义等人多次向北京写信反映情况,要求落实政策归还南阳路聚会所,但终未成功。

  1985年,上海基督徒聚会处获得许可,借用怀恩堂小房间掰饼聚会。后来迁至乌鲁木齐北路新恩堂。

  1993年,唐守临去世,由郭本标接任长老(2000年去世)。南阳路聚会所至今仍被占作他用。

  上海市基督教两会亦提出申请,要求归还这座上海市容量最大的聚会场所。

  理由是上海市的基督徒人数不断增长,达到1949年以前的数倍之多,而聚会场所的数量却不足以往的十分之一,已开放的每座教堂均人满为患。

  但是最后在2004年,静安区政府与市基督教"两会"签订了经济补偿协议,市基督教"两会"得到经济补偿后,放弃对该会所的产权要求。该会所属于上海市未能落实政策的3%的宗教房产之列。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