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造血

百科

病态造血(dysplasis)一词是在1982年FAB协作组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来自S)这组疾病的异常血细胞作出的具体形态描述,包括粒型名起完资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3系的形态改变。

  • 中文名 病态造血
  • 外文名 dysplasis
  • 提出时间 1982年
  • 提出者 FAB协作组
  • 包含种类 粒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

病态表现

红细

  ①红细胞系统过多或过少。

  ②各阶段有核细胞明显大小不均,较早期的红细胞常有伪足。

  ③核的变化,除原始红细胞外,各阶段均有巨幼样改变,但其程度较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改变轻。细胞核的数目增多,可达2-8个,同一细胞内的细胞核可出现不同的成熟程度。晚幼红细胞的核常不规则,可陆很保有花瓣样、碎裂样、溶解状或2个分裂的红细胞中间以核丝相连,称为核耐又常县市卫原间桥现象。

  ④幼红细胞胞浆的变化,着色不均,点彩,Howell-Jolly小体或胞浆空泡。

  ⑤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可见巨大红细胞(直径>100μm),有多嗜性、点彩、H-J小体,偶有Cabot环,还可见卵圆形、靶形、球形及泪滴样红细胞,也可见红细胞碎片。

粒细胞

  ①在MDS的不同分期中,原始加早幼粒细胞的比例各不相同

  ②细胞核的变化,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以中幼粒细胞最为显著。各阶段粒细胞都可有双核者,其胞体比正常细胞大约1倍。分叶核细胞可分叶过多或呈环状或分叶过少,似Pelger-Huet异常,有的染色质凝聚或呈块状。

  ③胞浆的变化,部分粒细胞外形不规则,若有外浆可形成伪足。部分成熟粒细胞胞浆着色不均匀,排列紧密呈桔红色,但不同于嗜酸细沉那胞。

  ④原始粒细胞簇,在骨髓涂片上有3个或3个以上原始粒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原始粒细胞簇。

巨核细胞

  ①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呈类圆形,直径5-8μm,几乎不见胞浆;核育型根圆形且多凹陷,似淋巴细胞,其与淋巴细胞的区别在于其胞浆常有毛状或泡状突起似撕纸状,强嗜碱性呈来自云雾状,少有颗粒;核多偏一侧,染色质浓集,结构不清,通常无核仁。

  ②单圆核小巨核细360百科胞呈椭圆莆形,直径1双硫官叫0-20μm,胞浆量比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增多,有突起及伪足,浆供杨准并味王争斗容医内有紫红色尘土样颗粒,周边常有血小板附着。

  ③多圆核巨核细胞直径约10-40μm,胞浆与单圆核小巨核细胞类似;细胞核多至10余个。

  ④大单圆核巨核细胞直径20-40μm,胞浆内充满尘土样颗粒。核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位

  ⑤多分叶巨核细布消胞直径大于40μm,除核分叶过多外与一般成介操曾越证策形挥施熟巨核相同。⑥类正常巨核特点为胞浆中颗粒减少,核不规则,可分叶过多或多圆核。

严重程度

  MDS的严重程度,取决刘凯析样名歌养王状曲于骨髓病态造血的严重程决晶混观述鲜投迫学陆度。在临床治疗中,把MDS分为低危组与高危组。低危组多为难治性贫血(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MD)病人,以贫血为主表现为头晕、疲倦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萎黄或苍白、舌质淡脉细, 治以补肾填精为主,积极促进正常血细胞生成,辅以解毒祛邪,抑制病态血细胞生成;高危组多为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或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病人,以贫血伴发热、出血、肝脾肿大舌暗苔黄者为主要杂积三在画洋析河表现,治以解毒祛邪、化瘀生血为主,调控骨髓造血,抑制病态血细胞生成,辅以补肾填精,以促进正常造血。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