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百科

《环境来自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版)》是201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分别是孙兴滨、闫立龙、张宝报考神直杰。

  • 书名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第二版)
  • 作者 孙兴滨、闫立龙、张宝杰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
  • 页数 279 页

简介

  本书详细论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光、热等要素的污染以及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和防范措施,还简要介绍了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本书信息量大培护半考验,内容全面,不仅包含了环境物理学的理论,而且图表、数据丰富,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话举杀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来自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也适用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性污染1

  一、天然物理环境1

  二、人工物理环境原雨又钟1

  三、物理学与环境污染的360百科关系2

  四、物理性污染及特点3

  第二节环境物理学产生和发展3

  一、环境物理学产生3

  二、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3

  三、环境物理学的现状和发展4

  第一章噪声污染控制6

  第一节概述6

  一、求主假顺止曲声音及其物理特性6

  二、噪声、噪声源的种类及特点7

  第二节噪声的物理度量11

  一、声功率、声强、消爱断呀个声压11

  二、声强级、声压级、声功率级12

  三、声压级计算原理和方法13

  四、频谱与频谱分析15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7

  一、噪声的评价17

  二、噪声的控制标准31

  第四节噪培标声的测量33

  一、测量仪器34

  二、噪声污染的测量38

  第五节噪声控制技术--吸声41

  一、吸声材料42

  二、吸声结构45

  三、吸声技术裂素序的应用49

  四、吸声降噪设计49

  第六节噪声控制技术--消声器50

  一、消声器声学性能51

  二、消声器的设计51

  三、阻性消声器52

呀别丝愿年单连杀出础密  四、抗性消声器55

  五、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下目杨区矿宽令未候格述58

  六、微穿孔板消声器58

  七、扩散消声器60

  第七节噪声控制技术--隔声61

  一、隔声性能的评价61

  二、单层密实均匀氧始盐墙的隔声性能62

  三、双层均质构件的隔声量64

  四、多层复合结构66

  五、隔声罩67

  六、隔声间68

  七、隔声屏70

  元送青而总具义第八节噪声污染控还议艺战南星此前口常制新技术72

  一、有源消声72

  二、新型督该齐尼死副吸声材料73

  三、"绿浪"降噪工程73

  第二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74

  第一节概述74

  一、振动与振动污染74

 河程探类航吗 二、振动污染源75

 律力随倍风 第二节振动基础75

  一、自由振动75

  二、波动的产生与传播78

  第三节振动存军叫先氢达测量81

  一、断北稳气探道非振动的主要参数81

  二、惯性测振仪原理82

  三、测量仪器83

  四、振动的测量84

  五、振动测量分析系统85

  第四节振动评价及其影响87

  一、振动监测技术87

  二、振动的评价及其标准88

  三、振动危害及其影响92

  第五节振动的控制94

  一、控制方式95

  二、 采用控制技术101

  第六节振动控制的材料分类和选择113

  一、隔振材料和元件113

  二、阻尼材料117

  第三章放射性污染防治122

  第一节放射性污染122

  一、辐射剂量学基本概念122

  二、放射性污染特点125

  三、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125

  四、我国核辐射环境现状131

  五、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31

  第二节放射性污染监测与防治标准136

  一、放射性监测136

  二、放射性评价138

  三、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准139

  第三节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41

  一、放射性废物特点与分类141

  二、气载和液体低中放废物的处理142

  三、高放废液的处理144

  四、低中放废物固化技术145

  第四节土壤中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47

  一、放射性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147

  二、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环境生态效应147

  三、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植物修复149

  四、土壤放射性污染的微生物修复150

  第五节水体中的放射性污染151

  第六节室内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51

  一、室内放射性污染151

  二、室内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54

  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156

  第一节环境电磁学156

  第二节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157

  一、电场与电场强度157

  二、磁场与磁场强度157

  三、电磁场与电磁波157

  四、射频电磁场161

  五、场区分类及特点162

  六、电磁污染的量度单位162

  第三节电磁辐射的来源、传播途径及其危害162

  一、电磁污染源162

  二、电磁波传播途径164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164

  四、移动电话电磁波的危害与防治168

  五、电脑的辐射污染171

  第四节电磁辐射的测量及相关标准172

  一、电磁辐射的测量172

  二、电磁辐射相关标准174

  第五节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176

  一、电磁辐射防护措施176

  二、电磁辐射防护与治理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177

  三、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177

  四、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182

  五、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182

  第五章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185

  第一节热环境185

  一、环境中的热量来源185

  二、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185

  三、热环境换热方程186

  四、热量平衡186

  五、人体自身的热量调节方式187

  六、高温环境187

  七、高温热环境的防护188

  八、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188

  第二节温室效应190

  一、温室效应的定义190

  二、温室效应原理190

  三、温室效应理论191

  四、温室效应的加剧191

  五、全球变暖193

  六、温室效应的防治193

  第三节热岛效应194

  一、城市热岛效应194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95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196

  四、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197

  第四节环境热污染及其防治197

  一、热污染的形成197

  二、水体热污染200

  三、大气热污染204

  第五节热污染控制技术207

  一、节能技术与设备207

  二、生物能技术210

  三、二氧化碳固定技术212

  第六章环境光污染及其防治213

  第一节光环境213

  一、人与光环境213

  二、光源及其类型215

  第二节照明单位及度量219

  一、照明单位219

  二、照度和明度的测量单位及定义220

  三、测量仪器220

  第三节光污染的危害和防治221

  一、光污染的产生221

  二、光污染的危害222

  三、光污染的防治措施222

  第四节眩光的产生、危害、防治223

  一、眩光的产生223

  二、眩光的分类223

  三、眩光的危害225

  四、眩光的防治226

  第五节光环境的评价标准233

  一、适当的照度水平233

  二、避免耀目光源的照射237

  三、适宜的光色237

  四、充足的日照时间237

  第七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239

  第一节环境空气动力学与大气污染物运动规律239

  一、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239

  二、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244

  第二节水体物理净化作用与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250

  一、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250

  二、水质模型252

  第三节土壤的自净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254

  一、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254

  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255

  第八章物理性污染的综合应用258

  第一节噪声的应用258

  一、有源消声258

  二、噪声能量的利用258

  三、噪声在探测中的应用259

  四、噪声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259

  五、噪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259

  六、噪声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60

  第二节电磁波辐射及其应用260

  一、在军工领域中的应用260

  二、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261

  三、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262

  四、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263

  五、通信方面的应用265

  六、其他方面的应用267

  第三节核技术的应用268

  一、核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268

  二、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269

  三、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269

  第四节余热利用与环境改善270

  一、余热利用简介270

  二、余热利用与环境改善271

  三、余热利用新技术272

  第五节光的认识与应用273

  一、在军工领域中的应用273

  二、光子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74

  三、光子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74

  四、其他方面的应用275

  参考文献276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