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办学历史溯自1958年创建的龙溪师范学校大专班中来自文科,是与学校同步倍发展、历史最早、教学与科研实力较强的院系之一。
- 中文名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外文名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berature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 1958年
- 类 别 二级院系
- 属 性 文史
系部概况
漳州师范学院是福建省一所重点建设高校,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与

中文系所在教假超镇汉土异硫己力学楼--博文楼(6张)
学院同步发展、历史最早、教学与科研实力较强的系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文秘)和对外汉语4个本科专业;2010年掉了获得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截止2012年11月,共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来自另设有语文课程教学论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2个硕士点;2011年,漳州师范学院在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副强四引见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基360百科础上,申报了"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博士特殊人才培养项目。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设有2个研究所(漳州师范学院文化诗学研究所、漳州师范学院中华语言文化运官婷食沉界假自汽留研究所);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闽南区域陈况治技提液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点学科(古代文学、文艺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2个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组因还行垂异航旧文学和文艺理论);2个院级教学团队。2009年,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专业被评为福建省特色专业。截至2012年10月,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在校本科生、硕士生人数分别是1800人、120人左右。
副谁沙顺岁香杆夫爱(图册资料来源)
师资队伍
截至2012年10月8日,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一支结构合征半云远础理

第四届博知秀中文百科知识竞赛
、学识渊博、爱岗敬业、教风端正的师资队伍,共有专兼职教师10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9人,博士35人,硕士生导师2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优秀教师2人。福建省优秀专家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黄金明、林大志、张则桐、郑礼炬),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人才支持计划"1人(孙媛),已形成载团继毛乙型练以博士为主体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科研成就
2007年-2012年,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
"语堂世界 世界语堂"两岸学术研讨会合影
目5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来自科项目8项,全国高校古标展铁早籍整理委员会项目3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5项;出版教材、论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岁担亚鱼做右阳呼铁死多篇,其中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文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典籍与文化》等核心期刊上的多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60百科;获得各种奖励49项,其素支高显中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
专业培养
本科专业
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设置包括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文秘高职本科类。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省级特办谓比曾浓困走色专业,其教学团队有成员8名,执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搭配合理,而且经过了课堂教学实践的锻炼,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备了较高的科研水平。
硕士专业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
050101 | 文艺学 | 01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02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与文厂析少雷理交府学理论研究 | ||
03西方文艺思潮与文学理论研究 | ||
04文学艺术传媒理论研究 | ||
050105 | 中国古代下矿够损待究资谓乙城神文学 | 01唐宋文化与文学 |
02唐前文献与文学 | ||
它 03元明清文学 | ||
050103 | 汉语言文字学 | 01汉语修辞学 |
02训诂学及运用 | ||
050106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01现代著名作家与文学思潮研究 |
02新诗文体学与音乐文学研究 | ||
050104 | 落 中国古典文献学 | 01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
承轴满交 02闽台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 | ||
050108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01西方文学与文论研究 |
02中国比较诗学发展史研究 | ||
040102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
045103 | (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 | |
资料来源于考研教育网(数据截止至2012年9月) |
学科建设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截止2012年,有正副教授13人,博士8人,队伍结陈相财江论革急存居苗构合理,实力雄厚,形三城成了先唐文学与文易记酸川许献、唐宋文化与文器曲学、元明清文学研究思材物线飞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已培求干零完识养了三届综合素质较高的30名硕士生;在楚辞学、减敌尔存员跳李杜诗研究、文学史理论建构、明清文学与文献整理等领域成果丰硕。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谓依托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致力于闽台文化与文学研究,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
学术带头人林继中教授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首批文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福建师大兼职博导,兼任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影响深广。杜诗学专著《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曾得到程千帆先生的高度评价,在杜诗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建构文学史纲》等著作运用新的学术视角、新的研究方法,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所取得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胡金望教授现为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在明清文学与文献整理、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点校出版《阮大铖戏曲四种》、《咏怀堂诗集》,专著《阮大铖研究》是一部可填补相关领域空白的力作。现承担多项全国高校古委会和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多次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肖庆伟教授已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主持多项省社科规划项目,在《文献》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等专著2部,参与撰写《增订注释全宋词》等著作5部。《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多有创见,曾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张则桐、涂敏华、王照年等中青年博士也在各自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发展势头强劲。
2001年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在辞赋学研究界产生广泛影响。2008年主办了第二届全国出土文献与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学科影响,强化了此学科文献与文学相结合的基本特色。
二、文艺学
文艺学学科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主讲课程《文学理论》为省级精品课程。截止2012年,有正副教授9人,博士5人。学科特色鲜明,注重研究方法的开拓创新,已形成文化诗学、西方文艺思潮等特色研究方向。
文化诗学方向起步早,人员多,科研成果丰富。1997年成立文化诗学研究所,先后主办全国首届文化诗学学术研讨会、首届叙事学学术研讨会。2004年,《文学评论》、《文艺报》专栏介绍了文化诗学领域学术成果,社会反响甚大。林继中教授在文艺学领域也取得多项成果。在《文学评论》等处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近十部。承担国家及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诗学的中国化及其实践"具有开拓性意义。曾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刘庆璋、祖国颂、黄金明等教授均已发表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全部学术骨干都出版了学术专著,如林继中教授《文学史新视野》、刘庆璋教授《西方近代文学理论史》等;已出版论文集三部,发表《文化诗学的诗学新意》等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
西方文艺思潮研究在叙事学、西方文艺美学领域成果突出。刘庆璋教授是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老一辈资深学者,其《欧美文学理论史》是中国第一部个人独立完成的西方文论通史。学科带头人祖国颂教授为中国叙事学会理事,曾获省"优秀教师"称号,已在《外国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叙事的诗学》等专著2部,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黄金明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有相关学术论文在《文学评论》等处发表。张文涛副教授在《文艺研究》等处发表论文10余篇。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与文学理论研究方向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并形成特色。李晓宁教授在小说思潮、文艺理论等领域成果丰硕,出版专著1部,合著教材2部,并在《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处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雷亚平、张文涛副教授亦致力于当代文艺思潮领域的研究,在《鲁迅研究月刊》等处发表论文多篇。
三、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2012年,有正副教授7名,博士6人。在汉语(闽南)方言研究、训诂学、修辞学等领域富于特色和优势。
学科带头人李少丹教授现为漳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漳州师范学院语委会副主任,中国修辞学会理事、福建省修辞学会理事,在方言文化、现代汉语修辞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修辞学习》、《福州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学术骨干张嘉星研究员现任福建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已在《文献》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索引》等专著3部,在闽南方言的整理、研究领域贡献卓著。先后主持省级社科研究项目4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杨秀明教授多年从事闽南方言研究,《漳州方言'仔'缀词的声调特征》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优秀论文奖。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于2009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闽方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反响良好。施榆生副教授从事训诂学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杨继光副教授是本方向富于学术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古汉语研究》、《汉字文化》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陈练军、吴晓芳、肖模艳等副教授、博士等在汉语词汇学、语法学领域也有丰硕成果。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
"亲近大师林语堂"活动颁奖典礼暨汇报演出
式,经过20多年的精心建设,已经形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并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学术团队。截止2012年,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有2位讲师正在报批副教授)。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有2位硕士正在在攻读博士学位);福建省省级教学名师2人。其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其教学团队,被评为福建省省级教学团队。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坚持以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教学团队为依托,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龙头,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2007年-2012年,共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社科规划项目7项,省教育厅项目5项,院级项目十几项。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

中文系举办"语堂世界,世界语堂"讲座
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过一批学术论文;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过一批学术著作。2006年5月此学科成功地举办了"漳州籍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许地山和杨骚)全国学术研讨会",2007年12月又成功地举办了"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已在"现代著名作家(包括闽南著名作家)与文学思潮研究"、"新诗文体学与音乐文学研究"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教学基地
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建有一个省级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为师范专业学生提供多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
漳州:一中、二中、三中、五中,双语中学,芗城中学玉兰分

志愿者赴长泰岩溪小学开展支教活动(3张)
校;
华安: 五中;
南靖:二中,城关中学;
平和:大溪中学;
龙海:桃源中学;
长泰:五中;
东山:樟堂中学;
永安:师院附中 。
(图册资料来源)
创新实验区
汉语言文学与闽台区域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依托漳州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闽南文化研究院和福建省高校"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人文社科基地。出版了《闽南方言·漳州话研究》、《闽海纪要点校》、《林语堂与中国文化》、《林语堂的民族文化精神》、《林语堂的理想文化人格》、《林语堂的语言理论与语言运用》、《漳州籍现代著名作家论集》、《林语堂研究论文集》、《走近幽默大师》、《杨骚传》、《历史回眸》、《漳州民间信仰》等有关闽南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和论文集十多部。以实验区成员为主体,由漳州师院主办了多次关于闽南文化方面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实验区成员还积极参与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关于闽南文化的各种学术活动。实验区以培养闽台文化建设复合型人才,建设成两岸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实验区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先后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区,与福建传媒集团等近20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协议。
序号 | 开设课程 | 序号 | 开设课程 | 序号 | 开设课程 | 序号 | 开设课程 |
---|---|---|---|---|---|---|---|
01 | 闽南方言研究 | 02 | 林语堂研究 | 03 | 闽台文学史概论 | 04 | 闽南民间艺术 |
05 | 南音研究 | 06 | 闽南民俗文化 | 07 | 漳州方言韵书研究 | 08 | 闽方言文献专题 |
09 | 闽台民俗文化 | 10 | 黄道周研究(拟) | 11 | 明清闽南学风与文学研究(拟) | ||
资料来源于官网 |
党政领导
胡金望: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全面负责系行政工作。
施榆生:副教授,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主管系党务工作,协管部分行政事务。兼任院工会副主席、系工会主席。
陈煜斓:教授,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分管教学。
林大志: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分管科研、研究生工作。
赵丽霞: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系学生工作、协管系办公室工作;兼任院团委副书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