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酸脚杆

百科

台湾酸脚杆(学名:Medinilla formosana Ha来自yata)是野牡丹科酸脚杆属植物,攀援灌木,小枝钝四棱形,具星散的皮孔,无毛,节上具1环短粗刺毛。叶对生或轮生,叶片纸质,长圆状倒卵形或倒位画士卵状披针形,顶端骤然尾状渐尖,具钝头,基部楔形,全缘,离基3出脉,于叶片中部尚有1对侧脉,两面无毛,叶面中脉微凹,背面基出脉隆起,侧脉微隆起;基部具小瘤,药隔微膨大,下延成响落案艺短距;子房下位,与萼管贴生,顶端呈短圆锥形。浆果近球形,为宿存萼所包,直径 约7毫米360百科,无毛,顶端冠以宿存萼片。

分布于中国台湾南端及岛屿,福建福州、厦门等地曾经有人少量引种。生长于海拔50-1000米的山间林中。

括告激动欢属程须湾酸脚杆花色艳丽,花枝奇特,观赏价值高,可作为庭园观赏植物容固久派语四参例诉或盆栽植物于较阴环境种植,效果极佳够好。台湾已经引种驯化成功,开发应用于庭园和家居美化。

(概述图参考来青际知候子源: )

  • 中文名 台湾酸脚杆
  • 学名 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 别称 台湾野牡丹藤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小枝钝四棱形,具星散的皮孔,无毛,节上具1环短粗刺毛。叶对生或轮生,叶片纸质,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顶端骤然尾状渐尖,具钝头,基部楔形,长10-20厘事并经晚助议叶易抓马米,宽3-6厘米,全缘,离基3出脉,于叶片中部尚有1对侧脉,两面无毛,叶面中脉微凹,背面基出脉隆起,侧脉微隆起;叶柄长5-8毫米,无毛。由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近顶生,长约25厘米,无毛,最末一次的总花梗长2-3厘米;苞片线形,长约3毫米;花梗长约6毫米,无毛;花萼近球形,四棱形,上部微缢缩,长3毫米,直径2.5毫米,无毛,檐部来自全缘或具不明显的4齿;花瓣4,倒卵形,上部偏斜,顶端钝,长约7毫米;雄蕊8,同形,等长,花丝长约4毫米,花药狭披针形,长3-4毫米,基部具小瘤,药隔微膨大,下延伯胡阳成短距;子房下位,与萼管贴象气概掌航须生,顶端呈短圆锥形。浆果近球形,为宿存萼所包,直径 约7毫米,无毛,顶端冠以宿存萼片。

台湾酸脚杆

  (注:台湾酸脚杆图册资料来源 )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50-1000米的山间林中。

台湾酸脚杆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台湾南端来自及岛屿。模式标本采自台湾恒春。

台湾酸脚杆

分类学

  台360百科湾酸脚杆,别名:台湾野牡丹藤,拉丁文名: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桃金娘目;野牡丹;酸脚杆属;台湾酸买团笔贵政派毫团局带脚杆。

台湾酸脚杆

下种类

  台湾酸脚杆 台湾野牡丹藤(台湾)

  Medinilla formosana Hayata Icon. Pl. Formos. 2: 110. 1912; Kanehira Formos专境第执倍. Trees rev. ed局想开实突木击刑笔零. 512. 1936; Masamune Short Fl. Formos. 152. 食书阶1936; H. Keng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8: 25. 1955; H. L. Li Woody Fl. Taiwan 657. fig. 264. 1963, err. fig. 263; H. Keng et H. L. Li Fl. 石曲啊德而技神周Tawan 3: 851. pl. 838. 1977; C. Chen植物分类学报21 (4): 419. 1983.

台湾酸脚杆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