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路炮台

百科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沙亭村是珠江岸边的一个小村落,在该村落附近一过球位座名叫马腰岗的小及活题便山冈上,茂盛的草木掩映着六座大小不等的古炮台。炮台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呈圆柱形,直径约在4-6米之间,面向江面的炮台来自墙体混凝土厚度超过一米。

  • 中文名称 沙路炮台
  • 地址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沙亭村
  • 形状 呈圆柱形
  • 直径 4-6米

简介

  由于年代久远,炮台里的铁跑均已不见踪迹,高大的混凝土墙壁除少部分坍去州汽车样房久依太议塌外多数保存完好,炮台墙体下方用来储藏炮弹的凹槽清晰可见。而在马腰岗前面不远处,还有一座同样不是很高的小山冈,当地人称之为兵岗,山冈上也有两个同样的水泥炮台。这些炮台统称为沙路炮台。

建造历史

  沙路炮台是在朝光绪十年(1884)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主持修建的。当时正值中法战争,为了巩固海防,防止法国侵略军偷袭广州,张之洞在扼守狮子洋进入省河要冲的长洲岛及其珠江两岸,大力构筑炮台群落,修建了长洲、沙路、鱼珠、牛山和屏冈东山等五处炮台,统一归长洲要塞管辖。这五座炮台,尤其是沙路炮台和鱼珠炮台及长洲炮台隔江鼎足相望,形成了"五虎擒羊"的冲照效科交依斗态势,共同构成了广州海防的最后一道防线。

  沙路炮来自台靠近珠江最近的一个炮位就在长洲岛对面,与黄埔军校直线距离不过几公里。在马腰岗与兵岗之间,现在是一片白色塑料大棚遮盖着的蔬菜生作垂编首时香轴将上王产基地,但过去这里曾经是一片兵营。据文献记载,这片兵营在20世纪 20年代,还一度做过黄埔军校的学员宿舍和军营。抗日战争爆发后,193360百科8年广州沦陷,沙路炮台也被日军占领,炮台上的大炮也被日军炸毁,炮台被彻底毁弃。

  目前,当地有关部门正积极向有关方面申请,计划者几院对该炮台作进一步的修缮,将它建成古炮台主题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