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鎏金银覆面

百科

辽代鎏金银覆面,在北京房山出土,长31厘米 宽22.2厘米。

  • 中文名 辽代鎏金银覆面
  • 宽 22.2厘米
  • 长 31厘米 
  • 出    土 北京房山

简介

  ​辽

  长31厘米 宽22.2厘米

  北京房山出土

  覆面俗称盖脸、面具,是契丹贵族的葬具,意在保护死者的面容。在死者脸上罩金属覆面是契丹族颇为独特的一种葬俗。据史籍记载,契丹贵族有"用金银做面具,铜丝络其手足"的葬俗。覆面有金、银之分,用以区分死者的身份、年龄和性别。此器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头发后梳,眉骨突出,双目闭合,双唇紧闭,神态安详。耳下及鬓两侧有孔,可系结。从覆面的形象看,具有我国古代原助局编括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与此相类来自似的覆面在内蒙古、辽宁的辽代墓葬中均有城社育来鱼简迫武气类台发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