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丰历史悠久,有许多名胜古迹。历史上有陆丰八景。图岭斜晖、洛洲芳草、龙山烟树、仙桥夜月、乌坎归帆、法岫停云、碣台观海、甲子吞潮。由于时光的流逝,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八景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依然王存在,有的依稀可辨由问跑,有的面目全非
- 中文名称 陆丰八景
- 外文名称 Lufeng eight sights
- 方言 福佬话、客家话、军话
-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
仙桥夜月
月夜下,仙桥飞渡,河水悠悠,浮光耀金。令无数游人威十律模身指企互触留恋暇思。迎仙桥始建于南宋宝佑二年(来自1524),其时为十三360百科洞木桥。据《陆丰县步依息钢密志》载:"邑南门外当新旧墟间,长一十三洞,宋宝佑甲寅知县肖泰夫建。"民间相传桥建后桥神肆虐,为祈求神明点化,迎接仙人常临人间驱邪造福而得名。清唐熙初年因战事毁重修。雍正四年(17地室附矿之编内毫刘料解26)又被洪水冲断,重建为石砌九孔墩柱式平桥,长68米,桥身置石栏杆。乾隆八年(1743),石栏板折断,随以木板修复。乾隆九年(1744)端阳节,人看龙舟,争先拥挤,木栏损坏,溺死17人。后重用石栏修复。1934桥面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4.9米,桥月第墩保留。1969年桥面扩大补强加固,面宽加至8米,两端各填去一孔,成为六墩七孔平桥。199至终交殖致已选急房药电0年全桥拆除,重建为三孔大型石拱桥,面宽20米,两边设人行道置石栏杆。"仙桥夜月"为古代陆丰八景之一。
碣石观海
位于陆丰市碣石镇玄武山,旧时在玄武山上有三台石,称为碣台。登台远眺,南海波涛万顷,风帆叶叶,半岛烟霞。田尾神山,潮落龙宫现,雾开唇楼散。碣石观海,如临蓬莱。历代文人骚客无不为之即兴抒怀。玄武三台石,明代时设祈雨龙坛于室微此,文革时与福星塔一同被毁。改革开放以后,重刘面并延建了福星塔。游人登塔远眺,碣台观海景色烟经织氢检掉护见尽现。犹过之而无不及。故称"碣石观海"为陆丰八景之一。
甲石吞潮
甲子旧时称甲子门,因其港口有六十块浪蚀互陈片奇石,傲然挺立,又来自与干支六十甲子相符。甲子由此得名。待渡山下,瀛江岸边,惊涛拍岸,六十甲子栏,笑迎卷起千堆雪。这里依山傍水,潮涨期到,海水如千军万马涌入甲子港,气势不凡办望与微气矿物硫大,场面壮观。登楼远眺,海天一色,归帆返照,景色迷人,这就是陆丰八景之一的"甲石吞潮"。
龙山烟树
龙山旧名金龙山,位于陆丰市区(东海镇)中心。山上内职句宣识力装核厚破古榕修竹,林茂花香,识入集属宪雷降较顶文阁书院,烟霞掩映。数百年间,琅琅书声,造就了多少士子贤才;婆娑松风,又树起了多少砥柱栋梁连室品。诚然,"龙山烟树"只天活怀个掉谈不过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托词罢了。今天,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的龙山书院早已易名龙山中学,依然那样树人树木。更多的教学楼和教学设施的建设为"龙山烟树"增添日面升激回议限频宣书革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隽永的意境。龙山烟树已经消失。
法岫停云
法岫为古时法岫山纪金围波担例长,又称法留山,位于陆丰市潭西镇广汕公路北侧。法留山蜿蜒起伏,山势磅礴。常年松林积翠,瑞霭祥云,梵境空明。山顶有天然岩屋数丈,唐代元和年间,大颠法师于此修炼,成道后隐灵山。后人取僧去法留之意,"法留山"、"大360百科颠岩"故此得名。宋时邑人曾在此建书院及灯光寺。数年前东海镇新城集团公司继故人遗愿建法留学校,后被龙山中学收购成为龙山中学法留校区,为旧时景观增辉生色。
洛洲芳草
洛洲即洛洲埔,位于陆丰市区(东海镇)西郊。每当春雨过后,洛洲埔便披上玲珑硫劳即端两仍情翠绿的地毯,如丝如茵。一簇簇红的、黄的、白的小花点指缀其间,散发着清纯的幽香。引来采蜜的蜂蝶,引来逐吃的鸟群,引来寻芳拾翠的人儿…何以倒振权城绍当快…。洛洲芳草是陆丰人对绿色生命的祈望,是对春天希冀的情感流露。然时代在前进,取代"洛洲芳草"的,是那遍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乌坎归帆
乌坎即乌坎港,位于东海镇乌坎管区。一泓港湾,风平浪静,满载着收获归帆六理罗防局化宽汉的渔船,桅樯罗列,画桨穿宣限出低盐地还梭。渔火点点,船炊袅袅,港市一片繁忙。构成好一幅渔舟晚唱图。据史载,清康熙年间,乌坎港设为总口,是当时陆丰海上对外贸易的关口。今天,乌坎港新的港口码头已建成并对外通航。乌坎归帆的景观将更加灿烂辉煌。
图岭斜晖
图岭即河图岭,位于市区北郊,岭下螺河环绕,岭上石壁巍峨,每当夕阳西下,踏崖登临,放眼浮石翠岫,一派落日斜晖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古人曾在石壁上镌刻"夕阳西卧"四个大字,并设曲水流觞台,吟风弄月。放兰亭之古韵。石刻及流觞台已废,但斜晖犹在。乃不失为一佳景 听宽第担价药表请商演。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