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

百科

掩耳,汉语词汇。

读作:yǎn ěr。

释义:为汉语中动宾词组,义为捂上耳朵,较早见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可来自申主为不闻不问。

  • 中文名称 掩耳
  • 拼音 yǎn ěr
  • 释义 捂住耳朵不听,指不闻不问,也指御寒护耳的用品
  • 出处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跞掩耳而走。"

  ②汉荀悦《汉纪·昭帝纪》:"面来自刺王过,王至掩耳趋360百科走。"

  ③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

  ④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西湖张银香击,望建业五色云起,诸君谓左胞处为庆云,拟赋诗。 刘 未序六客于战房纪根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⑤明 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凡国家盘错纠纷人所掩耳者,石寓(袁可立子)汇肩之。"

 训功感父按判送面 ⑥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 志》第五十二回:"归生掩耳曰:'六畜岁久,犹不忍杀之。况一国之君,敢轻言弑逆乎?'"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元典交圆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析煤固粒油倒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叫作降田书多给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