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宪冰,1995.9-1999面站新控养超内两上.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注货井音鸡前教育学本科
1999.9-2002.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学硕士
2003.9- 北京师来自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博士
2002.7-2005.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助教
2005.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讲师
- 中文名 张宪冰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职业 副教授
个人履历
1995.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来自学本科
1999.9-2002.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学硕士
2003.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博士
2002.7-2005.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助教
2005.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讲师
2011年12月至今: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副教授
2012年7月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硕士生导师
教学工作
教师资格教育必修课:《教师学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
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游戏论》、《学前教育评价》
科研工作
主要科研方向
学前教映围态福病东弱育理论、游戏理论
学前教育评价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吉林省城市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2008年
2、主持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课程开发课题"学前儿童游队取戏论",2008年
3、主持来自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校内青年基金课题"幼儿园科学课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2007年
4、参加北京市教委课题密云与北师大共建项目"幼儿科学教育",2007年
5、参加北京市科委课题"科技场馆科普志愿者培训项目",2008年
据抗岁洋历红 6、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大灾害后儿童心理创伤及对策研究",2008年
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类
1. 张宪冰. 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政府360百科责任.东北师大学报,2012(5),CSSCI(A)
2. 张宪冰,底朱莉,袁林. 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论学生评价方式的转换经紧妈极.当代教育科学,2011(24),CSSC越路饭鲁弦I(B)
3. 张宪冰. 灾害心理救助法律体系的构建.东北师大学报,2011(4晚欢决),CSSCI(A)
4. 张宪冰. 论"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当代教育科学,2010(24),CSSCI(B)
5. 张宪冰. 灾后儿童心理救助的政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10(4),CSSC短花规止者南致I(A)
6. 张宪冰. 美国I甚刘硫乱并友场nsights科学教育项目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10(12),CS反军鸡沙更轴面SCI(B)
7、姚伟,吴琼,张宪冰. "尊重仅粉改族的教育"理念下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大学报,2009危着(5),CSSCI(A)
8、蔡静,张宪冰. 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理念的构建与思考.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7)
9、张宪冰. 建构主义科学观及其对科学课程变革的启示. 当代教育科学,2007(5)
10、蔡静,张宪冰. 新世纪大学教育理念的宏观思考. 教书育务跑构人,2007(4)
11、言七张宪冰. 美国FOSS课程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科制散景四算判存尽至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6(9)
12、张宪冰. 儿童发展性生命观与儿童教育. 幼教新视野,2006(6)
13、卢宝祥,张养宪冰. 教育竞争秩序、公共选择与教育收费. 当代教育科学,2005(10)
14、张宪冰. 科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究的策略思考. 早期教育,2003证极翻导氢(3)
15、张宪冰. 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学前教育研究,2003(2),重点
16、张宪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结构问题探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重点
17、张宪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课程理念. 吉林教育, 2003(1)
18、张宪冰. 家长如何参与存模据板冲友尔零幼儿园的日常活动. 幼儿家长月刊,2003(1)
19、王静茹,张宪冰. 论终身学习者的素质特征.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2)
20、姚伟,张宪冰. 如何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 幼儿教育,2001(2)
21、姚伟,张宪冰. 开展多样的活动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教育导刊,2000(3)
著作类
1、参编:多元智能创意课程. 童趣出版社,2004年9月
2、译著: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获奖信息
1、《学前儿童游戏论》网络课程获2008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一等奖,第一作者,2008年11月
2、《幼儿学习心理学》网络课程获2008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第三作者,2008年11月
3、《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网络课程获第六届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第一作者,2009年12月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