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铙歌鼓吹曲·晋阳武》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组诗《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的第一来自首诗。此诗歌颂唐高祖李渊的功德。
- 中文名 唐铙歌鼓吹曲·晋阳武
- 名 称 唐铙歌鼓吹曲·晋阳武
- 【体裁】 三言诗
- 年 代 中唐
作品歌鼓吹
来自 【名称】《唐铙曲·晋阳武360百科》
【唐 年代】中
【作者】柳宗元
三言诗
作品原文
唐铙衣掌斗主谓天任红歌鼓吹曲·晋阳武[1]
晋阳武,夺义威。
炀之渝,德焉归[2]?
氓毕屠,绥者朝怀林段见克欢水英五黄谁[3]?
皇烈烈,专天机[4]。
号以仁,扬其旗。
职玉 日之升,九土晞[5]。
斥田圻,流洪辉[6]。
有其二,翼余组良重连士期学回沙此隋[7]。
斮枭鷔,连熊螭[8]。
枯以肉,勍者羸[9]。
后土荡,玄穹弥[10]。
合之育,莽然施[11]。
惟德辅,庆无期[12]。
注释译文
【注解】
[1]晋阳来自武: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唐高祖李渊为太原留守。时隋乱已炽,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皆已起兵反360百科隋。高祖举事,九月,入关据有长安。十月,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公元618年(义宁二年),百僚劝进,遂即帝位,改号为唐武德元年。晋阳:县名,秦置,属太原郡,故城在今山西太原市。
[2]炀部评客能阻帝要聚:隋炀帝杨广。渝易:此处应作"沦",指隋炀帝因失德而亡其国。
精岩十语据[3]氓(méng萌):百姓。绥(suí随):(使)安定。
[4]烈烈:光明显赫的样子。专,单独占有,引申为"执掌"。天机:国家大政。
[5]九土:指九灯兰危倒州。晞:干燥。
[6]斥:一作"诉",开拓。圻(qí):皇帝都城千里之端将盾量皮日常地叫圻。斥田圻:指疆土被开拓扩民协重地铁展。
[7]有其二:指"三分天下有其二",言唐皇有至德。翼:象鸟翅覆盖的样子。余隋课复路证厚:指三分天下之其一的隋地。
[8]斮(zhuó茁):斩。枭鷔(xiāo áo消敖):不祥之鸟,喻顽敌。熊螭(chī此):威猛之兽,喻李密、窦建德等各路义军。
[9]诉扩药绿入持效以:连词,相当于"而"游北治祖怕算。肉:用如动词,生肉。勍(必展笔qíng勤):强劲。羸(léi雷):弱,瘦。
[10]后土:大地。荡:平坦。玄穹(qióng日脚片穷):高天。弥:覆盖。
[11]合:弥合。育:滋生、繁衍。莽莽:无边无际。
[12]惟德辅:即惟急秋害重件命秋突德是辅,只有有德之人才能得到贤臣的辅助。
【译诗】
晋阳干戈四起,义师奋发神威。
炀帝气甚衣热法制数该尽,乱世德义何味归?
杨广涂炭百姓,定国非唐者谁?
高祖光明显赫,执掌重权实力。
弘扬仁义道德,高举反隋义旗。
红日普天高照,九州华夏生辉。
开拓大唐疆土,圣主普施恩惠。
三分天下有二,皇恩翼蔽余隋。
斩灭不祥枭鷔,义军同心协力。
枯骨可使生肉,景异似触矿强敌令其败绩。
乾坤太平鲁例齐稳相演兰氢两巴树如初,高天覆盖大地。
万物繁茂滋润,百姓沐恩受益。
仁君德化有辅,万民歌咏无期。
作品简析
《唐铙歌鼓吹曲·晋阳武》是《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衣信血然重星审和策液第一首。《晋阳武》颂唐高祖成就霸业之功。先提出"炀之渝,德焉归?氓毕屠,绥者谁?"之设问,然后逐层烘托出一个救民于水火的乱世英豪李渊,他大有众望所种归之德,有容纳百川之能,终获万民拥戴,"惟德辅,庆无期"。这虽为过誉之辞,却合情合理。如前所述,李渊其实并无德能,柳子厚出于儒家传统这个"核心",大唱赞歌,可知用心良苦。作为一首铙歌,记高祖功德,作者调动了多种技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皆融而为一,几不可辨;比喻对照烘托参差交互,李渊其人可谓光彩照人。全诗句式整齐,一韵到底,气韵流畅,语言铿锵,乃铙歌中之精品。
作者简介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五年后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今存诗文作品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