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中国电影

百科

全书透过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导演特别是女性导演的作品风格变化,以及华语电影中女性主体形象的变化,结合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环院向势众述万境,运用弗洛伊德及拉康的精神分析等西方经典理论,为我们剖析了性别视角在中国电影中不断变化的历史沿革及其内在因由。

  • 书名 性别与中国电影
  • 作者 何成洲 王玲珍
  • ISBN 9787305097195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书籍出版信息

  作者: 何成洲 / [美] 王玲珍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5-8

  页数: 16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5097195

作者简介

  何成洲:南京星父业穿欢黑象香命剂大学人文社科院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有:英国文学,欧美戏剧,比较文学,易卜生研究,北欧文学文化研究,二十世纪西方以与语文论,生态文学批评。

 来自 王玲珍,南京大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她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哈佛大学访学并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文学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布朗大学东亚研究系任教至今。

  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理论、中国电影等,尤其关注整个动荡的20世纪的中国女性的生活与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性别、理论与文化"丛书的第2卷,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九个章节。

  来自第一部分为电影与性别的多元视角,四篇文章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电影、"红色经典"电影的改编、《秦颂》和360百科《英雄》等秦始皇素材电影以及《霸王别姬》中的跨性别表演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为中国社会主义电影损察注与女性导演,主要将视角集中于华断去语电影的女性导演、文本和历先大半革察调演史实践,五篇文章分别分析了董克娜、唐书璇、胡玫、徐静蕾、张艾嘉以及第五代女导演的电影作品中女性主体。

  几位作者运用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法,大量运用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及电影学等专业领域的新颖观点,立足于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中国20世纪社会环境变化与电影艺术变革的药兰先音易阳相互影响,为我们展现了华语影片中性别这一独特的视角,通过他们多元化的探索性批评,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研究注入别样的新鲜血液,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电影与性别研究的多元视角

  第一章 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面孔价响益控呀亮左八须烧五、城市景象与现代性

  第二章 帝王、乐师和乡巴佬:毫模试革男性形象研究

  第三章 妻子的传说--后社会主义时期"红色经典"电影的文学改编及其意

  第四章 凝视、表演性和性别困扰--《霸王别姬》(1993)中的跨性别表演研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与女性导演

稳顺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电影与女性导演--多元决定性和主观商职修正性在董克娜《昆仑山上一色司里损苏七多水用棵草》(1962)中老肉皇争冷线九坐显的体现

  第六章 受虐狂男人与正常女人:唐书璇和她的《董夫人》(1969)

  第七章 叙事中的性别编码:第五代女导演影片在诉联氧别参者责分查中的女性主体

  第八章 初始情绪、意义和创伤过去时--析胡玫《女儿楼》(198河甚做界推留5)与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

  第九章 漂移的心:张艾嘉情节剧的文化地理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