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

百科

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于2006年5月正式开馆对外开放,位于贵阳市沙冲南路202号。

贵阳药用来自资源博物馆是贵州省第一家专业性的中医药、民亮金族医药科普场馆,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民族医药类博物馆;由贵阳市科技局主持建设,一期投入500万元,占地面积360百科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470平方米。

  • 中文名称 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
  • 类别 科技类博物馆
  • 地点 贵阳市沙冲南路202号
  • 开放时间 2006年5月
  • 建筑面积 9470平方米

提慢馆简介

  药博馆一直秉承"普及科学文化知来自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的360百科宗旨,先后承担贵州省科技厅及贵征爱背海双负硫受般阳市科技局近20个科技项目,收集馆藏展品1万余份(件),接待游客10万人次,带动贵阳市药用植物园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贵阳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及"南明区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12年初,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暂时闭馆,总投资600万多元的药博馆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式启连那左呢务举凯动建设,包括对一期910平方支也环给形如米的展厅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在二楼新建总面积为690平方口煤具操证要水史器米的三个展厅。在二期陈列布展实施过程中,药博馆通过民间收集、市场购买、野外采集制作及网络渠道等,在原有基础上收集馆藏展品2000余件。其中,医药文物器具300余件、植物标本1000余件、药材标本300余瓶、动物矿物标本100余种、文献书籍200余本。另外,还有养生医疗器械100多种、蜡染艺术画10余幅等,极大地丰富了馆藏量。此外,药博馆还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的观赏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使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博物馆。

  如今普酒纸民满没志营争,改造完成后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置坚拥有九大展厅,分别为主题序厅、药用植物资源厅、药用动物与矿物资源厅、贵州民族药用资源厅、贵州中药产业厅、中医药传统文未许块送化厅、青少年科普互动厅、中医养生保健厅、医药数字信息中心。

  全新的药博馆展厅展览以中医药、宁历须流理又派卫班王掌贵州民族医药悠久的发展过程为主线,结合馆藏器具、诗伟消听馆藏标本等展品,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设备,打短司看造集科普性、互动性、时代性、娱乐趣味性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贵州医药资源线飞督及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贵州中药现代化事业的辉煌成就,专来侵有药征着保同时也展示出中国中医药及贵州民族医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贡献。

场馆定位

  药博馆以中医药、贵州民族医药悠久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天地人和,以人为本"的中医药及贵州民族医药的核心理念为展示主题,结合馆藏器具、馆藏标本等展品,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设备,打造集科普性、互动性、时代性、娱乐趣味性为一体的专业性医聚啊药之再药博物馆,展示贵州民族医药文化,彰显当代贵州中医药学及中药现代化事业的辉煌成就,揭示中国中医药及贵州民族医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贡献,对当代贵州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

  药博馆已经建成九大展厅:主题序厅、药用植物资源厅、药用动物/矿物资源她树选月雨送情厅、贵州民族药用资源厅、贵州中药产业厅、中医药传统文化厅、中医养生保健厅、医药帝苗后代积规所设数字信息中心。馆内还另建设有标本室、学术会议中心、多媒体互动教学区、文献信息中心等。

  今后,药博馆将继续立足于"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功能定位,致力于贵州药用资源的调查、研究及科普展示,并大力弘扬源远流长的贵州民族医药文化,使贵州丰富博大的医药资源和文化遗产,成为构建生态文明贵州的物质支撑和精神力当械我求也量。

展厅陈列

主题序厅

  一走进贵阳市药用博物馆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白色祥云浮雕上雕刻的"黔地无闲草,俯拾皆灵药"的混让办拿伤球沉剧背景墙,不再是以前甲秀楼的图来自片,更加契合展馆的主题。背景墙前的地面上则是采用紫铜盘材质雕刻的子午流注图,展示了正经十二脉的开穴顺序,一种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迎面扑来。

  在序厅的左侧则是现代化的多媒体导视系统,自底菜硫游不查般食导视系统包括参观展览流程360百科图、每个展厅的介绍,相已氧木活板宪术关详细信息的文字和图片,如果游客象慢由稳胞在游览过程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自己在多媒体导视系统进行查询。

药用艺调投聚植物厅

  从序厅左侧前行,则转入了药博馆的第一个展厅--药用植物资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九大仙草的介绍,他们分别是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人参、首乌、茯苓、苁蓉、灵芝、珍珠、冬虫夏草。接着是中国中药区划图,展示了中国各个不同区域中草药的特色。区划图前的展柜里摆放了一排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灵芝实物,有像朵朵小云彩聚集着的云芝,也有像一块粗糙大石头的木灵芝,还有一个直径达到一米二的巨大紫芝,让人不禁对自然的神奇惊叹不已。

  接下来,展厅依次展示了中国八大主要中药材产区的部分道排何具益课当伟立地药用植物资源及药典品种、名贵植物药品种、重要资源品种标本,标本形式有浸渍标本、蜡叶标本、药材标本及原植物图片。而其中的重点则是贵州的药用植物资源。

动物与矿物厅

  走出药用植物资源厅,则来到了最受小角鸡特迅肥兵画会散五业朋友们喜欢的展厅--药用动物与离些声银曾换手吃矿物资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装在大玻璃瓶里的穿山甲、蜥蜴,这里还有少见的眼镜王蛇。此千或生夫境充要头伤投外,还有梅花鹿、野猪、红腹锦鸡、小灵猫等标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护野生动物,这个展厅所展卷立斯更种买间错考示的部分传统药用动物种类,在实际应用中已使用其他药源替代。除了80多种动物药外,展厅还展示了白石英、海浮石、玛瑙等15种矿物药。

民族药用厅

  走过如时空隧道般设计的药博馆科普科研成果展示区,就进入了博物馆内最具特色的展区--贵州民族药用资源厅。

  展厅入口处左侧有一个大型的电子显示屏,这里是一个虚拟迎宾讲解员,一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少女向参观者做现场讲解。入口右边是苗族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和水车的微缩版,生动立体地模拟了苗族的生活场景。而吊脚楼前的草地上则生长着药博馆的镇馆之宝--山乌龟,像一块表面粗糙的大石头,长出几根绿色的枝茎。工作人员介绍说,山乌龟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味著名传统中草药。这个山乌龟发现于雷公山大山深处,秋先标宪敌及美据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重达150斤,在全国它名很少见。

  除苗族外,这个展厅还分别结合贵州侗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民风民俗展示贵州民族医药,介绍我省民族药物的种类、生境、功效等事候众内容。展馆内还展示了丰富的民族药用器具,以及趣味民族中草药。

中药产业厅

  走进贵州中药产业厅,贵州百灵、德昌祥、同济堂、贵州益佰、贵州神奇等贵州著名药企的风采尽收眼底。工作人员介绍说,贵州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尤其是天麻、杜仲、头花蓼、太子参、淫羊开神死制脸万虽藿等贵州地道药材在全国所占比重都较大,有些甚至达到了八成。凭借这一资源优势,贵州的现代化中药产业也发展得很快,呈现出蓬勃发展得良好趋势。

  除了介绍八个贵州最具有代表性的药企外,展厅还介绍了贵州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摘要、GAO种植基地、贵阳市工业集群、产业现状介绍、医药科孙操至许钱研队伍、医药工业产业化等情况,并展示了各大企业的中成药产品200多种。

中医左车烧百伟集药文化厅

  走出第四展厅,就走进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厅。时光仿佛倒流,像是资或走进了一个明清时代的医馆,古色古香的坐诊台、精致的药斗柜等等一应俱全。展厅左边是一个多媒体人体穴位图,参观者可以在显示屏上点击穴位名,投影仪会将相应的穴位投射到两个实物大小的人体模型上。展厅还详细展示了中医针灸的发展史,包括各个年代所使用的针,从最早人们使用石块针灸,到青铜针,到现代的针灸设备。

  医馆后边是中医炮制等方面的文物器械,包括切药刀、药筛等,还有古代名医挂像和代表著作,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在出口处,有一个一米高左右绿色的铁制器具。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中药丸药机,由贵州同济堂捐赠。这件机器十多年前就已经被淘汰了,如今被作为文物收藏。

青少年科普厅

  上二楼则来到了青少年科普互动厅,展厅内设有标本制作台2个,其中一个用于一般标本的制作,一个用于塑封标本的制作。小朋友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制作植物标本,制作完成的标本还可以带回家。此外,结合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喜爱,展厅内还设置了体感互动游戏,参与者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玩游戏,采蘑菇游戏可以教大家辨识有毒的蘑菇,切药材游戏可以了解中药制作的过程。展馆内还可以播放多部深受好评的科普电影,通过多样多样、寓教于乐的互动形式,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的爱好,提升青少年的科普素养。

养生保健厅

  走过一道以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蜡染画墙,就来到了许多老年朋友感兴趣的中医养生保健厅。展厅从精神养生、运动养生、药食同源、饮食禁忌、时辰节气养生、养生医疗器械等多方面展示中医养生文化,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养生热点、养生谚语、趣味养生文化等方面。展厅内还有一个虚拟翻书多媒体,参观者可以自行翻看各类知识,可以悠闲的翻阅医术古籍,体验阅读的快乐。

  展厅内的另一大特色是展示了丰富的现代化养生医疗小器械,包括按摩、诊疗相关的仪器,参观者也可以亲自参与尝试这些养生医疗器械,全面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保健。

医药数字中心

  展厅的最后一个馆是医药数字信息中心,暂不对外开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将建立网上博物馆,实现馆藏展品数字化管理,今后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全程参观药博馆。此外,该中心还将利用电脑信息技术,建立贵州中医药现代化信息查询和共享系统,为贵州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网上交易平台管理。

工作理念

  1、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本馆作为全国科普基地,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作为本馆工作的最终目的。本馆的一切工作都遵循一个标准:社会大众会不会买我们的帐,会不会对我们的科普宣传满意,会不会有什么公众没有意识到可是我们可以提前为他们做到的地方,从而我们的工作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实现本馆的功能价值。

  本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需要,本馆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并不断延长开放时间,目前每年开放时间已超过300天。本馆在展厅的序厅专门设立了游客意见薄,悉心听取游客尤其是参观的专家同行的意见建议。药博馆每月都要向市民定期发放调查材料,更广泛地听取公众的声音。同时本馆还经常对专家进行咨询,举行座谈会,以更好的为公众提供一些我们提前为公众做到的事情。

  我们的工作理念是本馆的所有工作不论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不断收集并更新光藏展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等,都是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目的。

  2、突出特色,明确定位,调查研究贵州医药资源,弘扬中医药文化

  贵州药用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有4000多种,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医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在此基础上,药博馆在馆藏展品的收集研究到科普活动的策划等各方面都体现了调查研究丰富的贵州医药资源,弘扬贵州中医药文化尤其是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特色和定位。

  药博馆不只是要收集贵州特色的药用资源并进行研究展示,更重要的是注重挖掘和弘扬这些馆藏展品标本后面蕴藏的文化底蕴,让枯燥的标本展品具有了自己的"灵魂"。游客在观赏的时候,不仅能够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更能够明白"黔地无闲草,夜郎灵药多"的来源,感受到具有贵州民族风情的历史文化,从而领略到贵州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

  3、从娃娃抓起,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

  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是贵州省和贵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十分关注青少年科普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与文化素养。我馆除了经常接待贵阳中小学生的集体参观外;还在贵州省科技厅和贵阳市几句的支持下,开展面向全省的"科普进校园"系列专题活动,进行科普教育,开展科普影片展播、标本制作DIY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科普教育作用。

  4、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吻合

  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的工作始终与贵阳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相一致,与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合拍,与贵阳市民的科技文化需求相协调。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在建馆之初,就通过专家认证座谈,根据 "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并由上级单位同意并实施的《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更好的配合贵阳市重视生态文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定位,我馆举办了多项生态文明科普宣传活动,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贵阳做出贡献,如贵阳药博馆在2010年贵阳市"5.18科技活动周"起连续举办"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的宣传与保护"专题活动,被新华网、贵州都市报、贵阳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

  5、加强合作交流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举

  在药博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中,我们既注重与外界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开发能力。在对外方面,我们通过馆藏展品的援助、交换、调拨等渠道去丰富自身底蕴,通过学习参观先进单位借鉴经验用于自身,通过科研、科普交流的一些会议、论坛去增强自身影响力及了解更多信息,通过与中小学校深入的合作去更好实现"从娃娃抓起"的科普教育理念等。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贵阳药博馆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了自身的科研团队力量,并积极申报中国科协、贵州省科技厅及贵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截止到2013年初,我馆已先后承担贵州省科技厅及贵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近20个,在中文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辫学术论文近20篇,编写著作2部,而这些科研成果也不断的转化为科普成果。

  6、建设数字化、专业化、产业化博物馆

  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明确了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数字化,即本馆将建设成为现代化、信息化的博物馆,在科研方面不断收集数字化的馆藏展品信息资源,并已经建立贵州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在科普方面利用趣味性、互动性更强的手段宣传科普知识,在管理方面利用现代化的理念方式进行管理,如药博馆正在筹建建设现代化互动性科普展厅,实施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员工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引进新型专业人才等;二是专业化,即本馆将通过多种手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化科普人才,同时专门开展贵州乃至中国布依族苗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宣传研究,争取建成贵州乃至中国首家布依族苗族传统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三是产业化。目前中国科普博物馆的发展瓶颈就是就是严重依赖国家财政资金,融资渠道缺乏多样性,且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这点在贵阳药博馆的发展建设中也有诸多体现。因此,本馆在当下的工作和将来的规划中,都把建设产业化博物馆作为一个发展目标。在不损害博物馆公益性,积极免费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促进中医药产业化、建设配套工艺设施卖场等多种手段实现自负盈亏,为实现药博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7、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实现博物馆建设社会共建共享

  科普资源是用于发展科普事业的政策环境、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科普内容及信息等要素的总和。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秉承着一个理念:科普不仅是某个系统或某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比如仅靠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科普力量去做全社会的社会教育、科学普及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贵阳药博馆的工作中,我们注意团结社会上一切有识之士的力量,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各部门提供科普资源积极参与,形成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互动相长的科普资源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贵州中医药资源尤其是民资传统医药资源的态势。

参观信息

  ■高科技数字化多媒体展示

  新的贵阳药用博物馆的最大特色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建成一个容纳20台电脑的医药数字信息中心,还在贵州省首次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增加了多媒体导视系统、360度全息影像、虚拟讲解员、产业信息联播查询系统、虚拟翻书、HCI互动多媒体趣味游戏、互动体感等数字化多媒体内容,运用声光系统和文本、图片、图形、动画、音频组合的多媒体形式实现了动态展示和虚拟播放。

  ■老少皆宜的互动性科普平台

  此次改扩建工程中,药博馆新增了青少年科普互动馆和中医养生保健厅,主要就是为了增加博物馆整体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让各类人群在互动性的活动中体验科普知识,增长见识。例如,孩子们参观了蜡叶标本后,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植物标本,并且能带走留念。此外,展厅内还有采蘑菇、切药材等通过身体动作感应来完成的电子小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老年朋友则可以在中医养生保健厅内通过量子磁共振检测仪、针灸拿脉系统等一系列精致小巧的养生诊疗器械,全方面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了解现代化的中医药知识。

  ■独具匠心的场馆设计

  微缩版的苗族吊脚楼和水车、一比一大小的传统中医诊台和药房、大量民族医药生产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实物工具、如时光隧道一般的通道设计……与许多以图片展览为主、显得刻板、教条化的博物馆相比,此次全新开放的贵阳药用博物馆独具匠心的场馆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除了充分利用三维全息、虚拟影像、智能化系统等多媒体手段外,复制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营造出独特的环境,用美丽的贵州蜡染来展现民族医药的制作过程等等,运用更为多元化的方式来体现主题。此外,场馆设计上也充分融合了多媒体、平面视觉、灯光效果、声音效果等多个要素,使参观者充分融入展览主题中,有着身临其境的效果。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