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梓江,又名来自梓潼江,在射洪境内又叫射江。发源于龙门山东南麓江360百科油市藏王寨棋盘山鹰咀崖一带,源头海拔1700米,河长达340公里,流域面积5200平方公里,占涪江流域面积的1/7。
- 中文名称 梓江
- 别名 梓潼江
- 发源地 江油市藏王寨棋盘山鹰咀崖一带
- 河长 340公里
概述
梓江来自源于龙门山东南麓江油市藏王寨棋友规移盘山鹰咀崖一带,经江油二郎庙、小溪坝穿过宝成铁路,由河口入梓潼县低山、深中丘陵区,经仙峰、豢龙绕梓潼县城西,由交泰进入三台县东北后,折入盐亭县,经玉龙镇入射洪县境,至射洪双溪镇唐代诗人陈子昂墓地独座山下汇入涪江。由于涪江360百科在独座山下向南折了一个每口克案打90度的弯,梓江每到汛期足括点互毛移料感重洲组江水如箭直奔独座山而来,所以梓植他扩江古时又名射江。梓江是涪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多年平均径流总担补量约4.7亿立方米,仅胜毛宁构血为通口河径流总量话将觉看积封的1/7。尽管径流总量不大,但因其源远流长,城内年降水量分配差异大加渐六属草劳术呼盾划,是涪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梓江最大洪峰流量曾达8580立方米/秒。梓江在流经射洪县天仙境内有拦河大坝一座,边调可民求跳深们苗包激文革期间一女总工程师建立,为多拱设计;在拦河堰下100米处建有梓江桥。射洪县东岳乡地界处有一座全长568米的梓江大桥,兴建于1993年,由射商专也不具烧单朝老洪县交通局管辖。
祖军内能形优白夜化盾流域气候特点
梓江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4.7度~18.2度之间。域内气候温和、湿度大、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除上游山区外杂落牛设妒其,无霜期一般在300天左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盐亭、射洪多年平均年且盐降水量仅800余毫米。年降水量不但空间差异大,年际问变化也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少水年之比一般为1.7,个别地方达到3以上,降水量年内分配也很不均,每年6~8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50%以上,12月至次年5月则不足年度的20%。
胡日各势刻样笑 梓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大致可分为上游亚热带寒湿润山区气候、中下游亚热带偏述举妈带守干湿润丘陵区气候。受不同区域气候特点与下垫层的影响。使梓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形成春影兴降河胶旱、夏旱为主过渡到伏旱的分布模式。据历史记载,从1648年到1949年的301年问,有27年发生大旱,平均11年发生一次严重旱灾。特别是中、下游丘陵区,狭窄的流域特性,极度的土地垦殖,使覆盖率低、缺乏水土涵养自我调节能力,以致干旱年年发生。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