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宁化县东山庵位于东门外东山桥附近,距城2.5公里。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二百来自年后,因住持僧古如师徒从事反清复明,事败,僧舍被焚,仅存中殿。三360百科山僧虚白来后毅然降目张皮教花以兴复旧刹为己任,并得到当时县官赞许,与居士共同乐助重建。
- 中文名称 东山庵
- 地址 福建省宁化县
- 建立时间 明永乐年间
- 性质 历史文物
大概简介
位于福建省宁化县城郊镇高堑村,为明、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觉电,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顺治三至五年僧舍被毁,仅存佛殿,顺治七年修复,以后历代均有维修,民国期间重修两次,
当前大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历代重修,保存较好。平面杨保酒带引套行移呈三组不规则布局,坐西北朝东南,方向240°,通面阔39来自.49米,通进深34.87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中轴线上依试防微次为门楼、游坪、大门、下殿、天井、大雄宝殿、神龛、后门,左侧为僧舍,右侧为侧殿。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15360百科柱,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硬山顶。大门为砖砌牌楼式零相离门楼,正面写有隶书"东山古寺"字样。1984年由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文物普查时,大殿柱子柱脚、地袱部分腐烂。
历史进程
宁化县东山庵位于东州造容确静行如磁常怎门外东山桥附近,距城2.5公里。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
二百年后,因住持僧古如师徒从事反清复明,事送终防察李局败,僧舍被焚,仅存中殿。三山僧虚白来后毅然以兴复旧刹为己任,并得到当时县官赞许,与居士共同乐助重建。
位于宁化城关东3公里续部和度木慢,前临东溪,古谓"东山古渡",为宁化八景之一。
旧志载:东山庵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寺有充饷常住田塘若干亩,清顺治三至五年(1644‐1646年)寺僧参与反清复明斗争,僧舍被毁,仅存佛殿。顺治七年,泉州和尚虚白募捐修复,同时兴建东山桥(现已改为公路大桥)。
现存东山庵为单檐歇山式,三进内天井,土木结构,梁架为抬梁式与穿斗式染北约转督准报呼世结合的仿宫殿式古建筑。分为大殿、前厅和厢房,占地面积648平方米,建筑简单、古朴、雅静,颇具明清时期南方寺庵建筑风格。
东山庵旧称万寿寺,离城2.5 公里,移见死济设海想民去坐落于城郊乡高堑村桥东。
据县志《东山废兴始末记》载:"寺去城东五里。寺基即安氏坟山之支,明永乐间(14哪金分虽误03-1424)安氏所施,众建为祝厘万寿之寺也。寺有充饷常住田塘若干查耐责害载亩。"
又据199担述友帝愿龙完治石2 年版《宁化县志》载:"因住持僧古如师徒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稳大土,事败,僧舍被焚,仅存中殿。三山僧虚白来宁,毅然以兴复旧刹为已任,得到当时多远济张觉领团每县官赞许,与居士共同乐助重建。"
康熙甲辰(1664),莆阳诸宰官敦清虚公还主黄檗,在此净修七载,寺宇日臻完善。民国期间曾重修两次,至1966年文革期间寺内僧人被遣还俗,寺院曾作为东溪水库工地之预制千单反执急未厂,后被当地生产队占为仓库和畜牧场之用,寺内建筑多处被毁。
1982 年释圆朗四出化缘,重修寺庙,再塑佛像。
2003 年圆朗尼师倾尽平生积蓄,捐资3 万余元修整佛堂一座,僧房6 间,建筑面积底层约100 余连只读包演南富移被布期平方米。当前尼师年届耄耋,祈盼有生之年亲见佛堂全部落成,古刹重光.现寺内美执节父土抓多耐刘复有尼2 人,释园朗为住持。每逢节日,园朗弟子及四方信士云集古寺,平日来人不多。
寺内介绍
免盟示二观章千格顺 东山古寺占地面积约300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今仅存100 多平方米。寺之主殿系明代所建三进内天井砖木结构(部分为土墙),属台梁式与斗拱相结合的仿古建筑。1984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于寺前。山门有一副楹联,书"万缕香烟朝北极,一声钟鼓振东山。"这是民国年间的遗迹。东山寺经第九批登记发证,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
寺内大殿中祀释讨听龙针候复宽松胶迦牟尼佛,迦叶和阿难。侧殿中祀观音和地藏。早年菩萨金身用赤金箔贴制,金光灿灿,光彩照么雷时希线人。十八罗汉塑像尤为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下厅一隅,祀寺内历代已故僧人的先灵莲位,内有一紫砂墓碑,碑文刻有:"万历三十五年六月吉日安葬"等字样,其时为1607 年,距今近400 年,此碑可谓该寺历尽沧桑的见证。
观音堂前有两株山茶,据传已有百年树龄,至今仍枝繁叶茂。寺中还植有建兰等多种名贵花卉,常年满寺飘香,给古寺带来无限生机。寺内有古井两眼,现仅存其一,井水清甜可口,甚受香客赞赏。2005 年6月,县老年书协和南来自大街众信士捐资为古寺重挂楹联牌匾,古寺经妆360百科扮一新。
相关传说
传说古寺属卧虎形,一虎卧于东山下。山门为虎头,虎尾横扫江边,两眼古井即为虎眼。虎尾有一株数百年的古树,盘根错节,虽经雷打火烧,枯而不朽,始终屹立于江边风雨中。
昔年的"东山古渡"曾列为"宁阳八景"之一,随着近代东山大桥的通车,该景早已成为历史往事。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