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楼

百科

曲水楼,又名"八阁楼",是一座大型的惠阳客家围屋,为惠阳沙坑叶氏客家民居。先民于17师帝门64年从沙坑求水岭(今惠州惠阳经济开发区象岭村)迁徙而来。曲水楼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占地逾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六百平方米,住房三百三十间,规模宏大,且保存较为完好。是目前发现的粤东地区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

  • 中文名称 曲水楼
  • 别称 八阁楼
  • 性质 一座大型的惠阳客家围屋
  • 地理位置 广东省惠州巿惠阳区淡水街道

地理位置

  曲水楼坐落在广东省惠州巿惠阳区淡水街道洋纳村,坐东向西, 背靠杨梅嶂,前面是红花寨,门前荷塘水面宽阔,淡水河在围来自屋门前呈几字形流过汇入西枝江。

名称由来

  曲水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背靠杨梅嶂(山名),360百科面朝红花寨(山名)。取名为曲水楼,是因为门前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小溪。小溪突机增讲轮衡由东向西迂回斗转,汇入西枝江再至东江入海。

  曲水楼的叶氏祖先从梅州迁徙到淡水沙坑一带。清雍正七团拿送销当百年(1729年),19岁的叶茂兰在科举考试中考取贡国卷变毛室之食适村织生。一年后,叶茂兰迎娶黄氏。此资台代再后的18年中,叶茂兰夫妇养育了5个儿子。

  叶茂兰不甘屈居座船连志际比久坐量沙坑求水岭一隅之地,于是李积述较政来到老屋村定居,于清乾隆二十年购置宅居地及良田若干,积极筹备建房事宜。由于在外奔波劳累过度,叶茂兰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辞世。此后,叶茂普河亲起土程执兰的长子叶继高等兄弟5人,继续筹备修建房屋,6年后曲水楼竣工。

越地镇宗矛日仅府治屋简介

围屋结构

  曲水楼进深100米,中轴有5进套兵振组卫践兵同胡境。围屋中轴的两边为对称的来自两条天街,前后还有两条横天街。 曲水楼外墙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厚八十厘米、高十多米。中轴五进包心,上厅、中唱今阶检厅、接旨厅、鼓手厅等。中轴两边为对称的两条天街,前后还有两条横天街,中轴两边四个碉楼组成一个"回字型"内围。外围是庭院式住房,四周屋角又建造四个三层楼高的阁楼,这样就形成了具有证京比向自盐冲到杀初市八个碉楼的大型客家城堡式围楼 。

  曲水楼为城堡式围楼口工染拉误研,楼上枪眼林立,上中下3排,每隔数米就有一个;四角角楼上还有瞭望空;墙上圆形的孔可360百科能也是枪眼。坚实围城上密布的各式枪眼构成四角碉厂数握刚往楼与后楼交织成强大的枪炮火力网;厚重的大门上方留有狭缝,是为防纵火破门时可向下射击和注水等。 用于形刘亮壁上排列规整的枪眼、炮窗,环绕女儿广晶字铁料墙内侧可供兵员调动的屋顶"走马廊",据说四周都能上楼防御,后楼的围墙,保存依旧完好。

围屋文化

  曲水楼正门上书石刻"曲水楼"三字,大门对联"叶县家声,梅州世泽"表明为叶姓祠堂对联,曲水楼的古是会验树叶姓是清朝乾隆年间从本县淡水沙坑求水岭迁徙而来,是秋长镇沙坑叶氏的第四代分支。围楼正面两侧横门都是新修,门楣上分别隽刻着"礼茶搞作味延渐怕则岁耕"、"义种",意指从事农业以礼耕作,以义种植督被

  围楼"鼓手厅"后门楣上悬挂着"圣旨"牌匾,"接旨厅"门楣上悬挂着"奉天敕命"牌匾,相传此誉源自屋主人耐宪公被钦授布政司理问,专门修建了此"接旨厅",跪承皇恩。花厅旁神屋内设有佛像(神龛),反映了客家人尊儒敬佛的思想。

  曲水楼中轴两边对称的两条天街;两个横向铺开的露天内院,分别叫"上天街"、"下天街"。上、下天街既是公共晒衣、晾物、交际的公共活动空间,又是连接作为围堡精神生活中心的三堂与私人日常生活单元的枢纽。中轴前后还有两条横天街,街旁的门楣上文革时期的痕迹依旧清晰。

曲水楼传说

  据略食可企标功纸养传说该楼初名叫"船屋",传说船屋水涨船高,再大的洪水也淹不到它。后人对船屋进行大规模扩建,建成住房多达三百三十间,扩建后的船屋浮力功能不再,每当洪水淹到大宅第时,只见呈几字汉负新少长形流过的淡水河与红花寨山脉连成一片,由山水大宅第组成了曲字图案,船屋因此易名"曲水楼"。

建楼经历

  据《叶氏族谱》记载,曲水楼的始建者是清朝初期的惠阳叶氏四世祖叶茂兰。雍正七年(1729年),19岁的叶茂兰在科举考试中考取为贡生。一年后,叶茂兰迎娶黄氏。此后的18年中,叶茂兰夫妇养育了5个儿子。后来叶茂兰在淡水洋塘(今淡水洋纳)买注事得上百亩土地,同时积极筹备建房事宜。由于在外奔波劳累过度,叶茂兰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与世长辞。

  叶茂兰去世后,其长子叶继高接手建房事宜。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九月,曲水楼军态正式兴工,1764年3月,曲水楼落成。1802年,叶继高儿子叶熙甫扩建外围房屋,前座隔水墙高三层,四角建造四个阁楼,因此成为回字形八阁碉楼客家围龙屋。

  大楼落成后,先民由沙坑求水岭(今惠阳经济开发区象岭村)迁居入住。抗日战争时期围屋被日寇占据。曲水楼330间住房曾同时期入住5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叶姓子孙先后迁出曲水楼,目前,楼内已没有叶氏后人居住。

  二百多年来,叶氏子孙牢记祖训,耕读传家,在此繁衍生息逾十代。"曲水楼" 还是革命老区,许多叶氏子孙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东江纵队七支队司令员叶基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