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幓,汉字,拼音为shān、qiāo、shēn。
基本信息
幓
拼音: s来自hān、qiāo、shēn


笔画: 14
部首: 巾
五笔86:MHCE
五笔98:MHCE
仓颉:LBIIH
360百科 四角号码:43222
法司样留零翻甚面额 UniCode:U+5E53
基本解释:
幓:shān 旌旗的飘带。

qiāo (幓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抓着块纪距核维阶福念液巾。古诗云:"少年见罗敷,脱巾着幧头。"郑玄注仪礼云:"如今着幓头,自项中而前,交额上,漤绕髻也。"
shēn 古同"襂",羽毛车阶作留吧父蒸直温饰或衣裳下垂的样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接编较容眼穿水与沿片《集韵》疏簪切,音森。与襂同。襂纚,衣裳毛羽垂貌。需洲往织此院你《扬雄·甘泉赋》蠖略蕤绥,漓雽幓纚。《注》师古曰:漓雽幓纚,车饰貌。
又《集韵》师炎切,音纤。旌旗正幅曰幓。
又师衔切,音衫。旌旗之斿也。《司马相如·大人赋》垂旬始以为幓兮。《注》幓,所衔反,旒也。
又《集韵》《类篇》$所感切。同縿。义同。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