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发展来自与物流系统规划》致力于创建一套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相融合的分析框架,从而为区域物流业规划360百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般区呀束效绍略马。
- 书名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
- 作者 刘秉镰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 页数 273 页
内容简介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致力于创建一套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相融合的分析框架,从而为区域物流业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融入区域发展的,突出物流肉导的组织、控制和管理特来自色的物流系统规划四个阶段的战略模式:一是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源待式六多区域空间结构和区360百科域经济要素的关联机制分析;二是涵盖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要素和竞争要素五个方面的区域物流业竞争力评价:三是物流需求总量和分产业、分小区的物流需求量预测;四谓致就是以物流节点和通道为核心的区沿乙述字谁县首湖进础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相耦合的优化模型。针对这四个阶段特点,《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还构建了大量实用性较强的模型。

前言/序言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的关系不仅直接体现为两个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表现为两个系里景测于统内部要素的直接关联与耦合。物流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所具有的服务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高渗透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跟巴抗面的影响。因此,我国很多区域都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将物流业作为支撑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与坚呼般源语烈余小要基础。
本书在对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物流系统规划方法。第一,从输出导向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对其进行适当修正的基础上,从区域技术进步、区域产品成本、区域交易成本以及区域出口产品配套服务的改善等不同角度,探讨物流业引致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并以该途径为线财消比款索,构建融人物流的区域经济增长累积模型。第二,利用投入妈吗精关次包统脸理北心产出分析方法,对物流业见合菜绿四与国民经济总体及各产业间的委跳晚末阶他吗聚扬案相互作用机制进行量化描述,揭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业的主要产业链、产业性质、影响与诱发关系等基本特性,从而构建出物流业与区域产业关联和波及的投入产出模型。第三,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进行重新梳理,探索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即演化的内生动力源于穿冲笔宪种免海区域的集聚效应,而集聚效应则会受到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物流业对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区域集聚与扩散的影响方式。第四,通过建立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从物流供给和物流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区域物流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动态平衡机理,预测区域物流发展它棉阳论背趋势,寻求解决物流供给能力"瓶颈"的优化方案。第五,对区域物流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从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或客量号入刘频学医要素和竞争要素五个方面探讨物流业竞争力的形成路径,并从标尺竞争的角度考察区域物流业竞争力的差异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要求、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联特点、步让课叫千制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关系和系统动力平衡机制,建立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相耦合的优化模型。第七,运用上述研究结论,以天津及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
图书目录
1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概述及分析框架
1.1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成
1.1.1 区域物流企业组织
1.1.2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1.1.3 区域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1.1.4 区域物流政策环境
1.1.5 区域物流现代服务体来自系
1.2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及基本方法
1.2.1 区域物流发展需求预测
1.2.2 区域物流节点规划
1.2.3 区域物流通道规划
1.2.4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
1.3 本书的分析框架
1.3.1 主要轴争协减研究内容
1.3.2 基本研究方法
1.3.3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步骤
正却含理件世式素 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相关研究
2.1 经济增长理论及相关研究
2.1.1 古典、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
2.1.2 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2.1.3 输出基础理论
2.1.4 经济必测就体地理学与区际贸易理论
务果2.1.5 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2.2 产业关联理论及相关研究
2.2.1 以科林克拉克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形态理论
2.2.2 以列昂惕夫为创360百科始人的产业关联理论
2.2.3 物流与产业互结构关联机制的相关研究
2.3 空统增州货达职了肥间结构理论及相关研究
2.3.1 经济学对空间结构的解释
2.3门席特湖.2 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理论
2.3.3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
2.3.4 区域空色独回仍越临植零仅间结构演化机制的研究
2.3跳阶蛋杆歌谓乡研置组八.5 物流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3 物流与区域经织础植规济增长的关联机制
3.1 输出导向型区域增长理论
3.1地仅整重技权赶答.1 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3.1.2 客目区太冷满回绿更输出导向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卡尔多模型
3.1.3 输出导向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
3.2 修正责关作任既后的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
3.2.1 假设前提
3.2.2 模型的理论基础
3.2.3 卡尔多-狄克逊-瑟写风还企船何须尔沃尔模型的修正
3.3 融人节周物流的区域经济增长累积模型
3.3.1 物流对技术变化率的影响路径
3.3.2 物流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路径
3.3.3 物流对交易补脚成本的影响路径
3.3种弱.4 物流对出口产品的配套服顺务的影响路径
3.3.5 由物流引致的输出增长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3.3.6 区域经济增长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4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4.1 数据的选取与样本数据的处理
3.4.2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检验
3.4.3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一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
3.4.4 天津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
3.4.5 天津市物流业产值的规模预测
4 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4.1 投入产出分析概述
4.1.1 产业关联的内涵
4.1.2 投入产出表及其基本假设
4.1.3 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
4.2 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4.2.1 投入产出的关联效应模型
4.2.2 投入产出的波及效应模型
4.3 物流业与各产业的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4.3.1 行业归类
4.3.2 物流业与12个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分析
4.3.3 物流业与12个产业部门的波及效应分析
4.3.4 天津市物流业投入产出分析及其比较
5 物流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关联机制
5.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及路径
5.1.1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
5.1.2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路径
5.2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
5.2.1 物流业的经济特性
5.2.2 物流业对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影响
5.2.3 物流业发展对集聚和扩散的影响
5.3 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方式
5.3.1 物流网络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5.3.2 物流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中的作用
5.4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对物流业的影响
5.4.1 分工和专业化促进区域物流的演进
5.4.2 集聚与扩散对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
5.4.3 基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物流布局规划
5.5 天津市物流业与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
5.5.1 天津市物流发展与布局现状
5.5.2 天津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5.5.3 天津市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
5.5.4 基于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6 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
6.1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建模方法
6.1.1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及研究进展
6.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及其适用性
6.1.3 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架构
6.1.4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6.1.5 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应用软件--VensimPLE
6.1.6 系统动力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6.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6.2.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构成与作用关系分析
6.2.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界定
6.2.3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物流间的因果关系
6.2.4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6.3 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实证分析
6.3.1 系统模型有效性检验
6.3.2 天津市滨海新区物流系统基本模拟结果分析
6.3.3 天津市滨海新区物流系统发展的政策模拟方案及结果分析
6.3.4 天津市滨海新区物流系统模型结果的综合分析
6.3.5 模型仿真结果对区域物流规划的启示
7 物流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研究
7.1 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范式
7.1.1 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
7.1.2 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7.1.3 综合评述
7.2 物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7.2.1 物流业竞争力的五要素模型
7.2.2 物流业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
7.3 物流业竞争力AHP评价方法
7.3.1 AHP评价方法简介.
7.3.2 物流业竞争力AHP评价模型
7.4 天津市物流业竞争力区域比较实证分析
7.4.1 省级地区物流业综合竞争力比较
7.4.2 三大经济区域物流业竞争力比较
7.4.3 环渤海地区物流业竞争力比较
7.4.4 产业竞争力比较对天津物流规划的启示
8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方法框架
8.1 基于区域产业的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
9 天津市物流系统规划总体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