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煮茶用具是什么
1、茶炉
茶炉是唐代煮茶的主要用具之一。唐代茶炉的形制比较简单,通常为铜炉,底部放置木炭,炉内黄铜盘用来放置茶具和炭盆,用火炭加热炉内水以烧开水,煮茶水后再将沸腾的水倒在茶杯中,以便泡茶。
在唐代,茶叶的种类比较单一,茶炉也相对简单。但后来茶叶种类增多,茶炉形制也不断改良,出现了附有水箱的茶炉、专门用于煮盖碗茶的小茶炉、加有手柄、鹤形吐水口的茶炉等。
2、水壶
水壶是煮茶水的主要工具,在唐代,水壶大多为铜制,底下有一个炭盘和细孔, 便于将水煮沸。水壶的形制和款式多种多样,如直口、曲嘴、流线型等,在使用时,水壶上方会挂一只浸泡陶瓷滤芯的漏斗,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和沙子。
此外,为了更好的保温效果,唐代的水壶大多带有盖子,盖子上还常常加以一层绸缎遮盖,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持茶水的温度,提高品茶体验。
3、茶具
在唐代,煮茶用具主要以瓷器、陶器为主,其造型也多样化。除了常见的茶杯、茶盘、茶匙等,还有盖碗、盖碗托、茶海等特殊的茶具。
其中,盖碗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茶具之一,主要用于盛装盖碗茶。盖碗一般由碗身、盖、碗托组成,其顶部还有一个小孔,便于饮用时顶住盖口吸取茶汤。
4、火钳
在唐代煮茶过程中,需要用到火钳来夹取火炭或调整炭盘。火钳通常由铜制成,形状有点类似现代的镊子,长约30-40厘米。使用时,可以通过火钳将火炭放置到炭盘上,控制茶炉的温度。
火钳的制作精良,材质坚固,形状美观,因此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唐代煮茶文化的代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