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和瓷的定义
陶和瓷都是人类使用最早的材料,都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但是,陶和瓷又有所不同。
陶是用黏土等天然材料经过粉碎、筛选、除杂、掺水、制坯、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通常有较低的烧成温度,而且表面多为亮度较低的发黑褐色或深黄褐色。
瓷是用瓷石、粘土等配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粉碎、精选、拌和成泥、成型、烧练而成的材料。瓷具有坚硬、细腻、艳丽的特点,表面光滑如镜,声音清脆悦耳。
2、制作工艺的差异
瓷和陶的制作工艺有着明显的差异。
瓷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比如撑泥、压坯、掐口、掐足、刻花、刷料、刻线、刷彩等,每一步都需要格外用心。瓷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达到高温烧制。瓷器的釉料、色料、造型、装饰等都是外加工艺,而釉装、釉质、釉面的质量非常关键。
陶的制作相对简单,只需经过制泥、成型、晾干、胎体成型、打磨、装饰等步骤完成。烧制温度一般在1000℃左右,少有釉经过烧制。
3、用途和地位的不同
在古代,瓷器被称作“白金”,是少数能凸显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经济强大的工艺品之一。瓷器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仅因为它的美观、实用,更因为它表明了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以众多发明创造为代表的世界文化强国。瓷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而陶器则产生于更早的时期,在史前文化、史前时期、新石器时代等早期,一直被人们使用。它在饮食、储存、交换等方面都有应用,它是最简单、最原始也是最容易制作的陶土器物。虽然陶器起源较早,用途比瓷器更为广泛,但是地位和影响力上仍不如瓷器。
4、材料的区别
瓷器的原材料是瓷土,被称为白金之材。瓷土以瓷石为主要成分,掺入一些其他矿物质,再经过几个步骤进行制作就能成为细腻坚硬、声音高亢、颜色艳丽的瓷器。瓷土比较白,而且包含有很高的氧化铝,因此耐酸碱腐蚀。
而陶器的主要原材料是黏土,而且黏土并不唯一。黏土通常以粘土矿来提供,而粘土矿的种类、性质都不同。因此在陶器的制作上,黏土并不像瓷土那么优质,也没有瓷器那么精致的触感。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