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茶
黄茶是中国传统六大类茶之一,特点是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因制作工艺中需要“杀青后包覆黄毫”而得名。黄茶除了茶叶本身的营养和风味以外,还具有独特的健康作用,如促进消化、降低血脂等。
黄茶发酵的意义
黄茶与其它茶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制作工艺中需要进行发酵。所谓发酵,就是将新采摘的茶叶在适当的环境下,加湿、发酵、干燥等一系列的制作工序。黄茶发酵的意义在于在特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茶叶中的酶分解淀粉质、蛋白质等,释放出原本未能表现的风味,并形成滋味独特的黄茶。
同时,在黄茶发酵的过程中,茶叶中的单宁酸、咖啡碱等成分得到充分的氧化,降低了茶叶的酸味和涩味,使得黄茶更加顺口,易于饮用。
黄茶发酵的过程
黄茶发酵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暴晒杀青。将鲜茶叶在阳光下放置1-2个小时,茶叶会因蒸发水分而变得柔软,并且茶叶中部分酶的活力得到激活,为后面的发酵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微生物发酵。将茶叶放置在湿度65%左右、温度27℃左右的环境下,茶叶中的微生物会繁殖并进行代谢,产生出特殊的花香和黄色素。
第三阶段:干燥制形。将发酵后的茶叶烘干,此时茶叶内部的温度仍然较高,会继续进行微小的氧化反应,茶叶从发酵中获得的风味得以更加完整地体现出来。
黄茶发酵对味道的影响
在黄茶发酵的过程中,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未能充分表现的化合物,在发酵的过程中释放出来,影响了黄茶的整体味道。发酵的程度不同,黄茶的口感和香气也不同。例如,稍微发酵的黄茶,会有一些青草或者鲜香味;如果发酵程度过重,茶叶的花香和果香就更突出。不同的黄茶发酵程度,可以制作出味道独特的分级黄茶。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