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乌龙炭焦味道是为什么——探究乌龙炭烤制过程中的因素
1、制作工艺
乌龙炭是一种以硬质木材为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制成的炭。其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选择、炭化、陶瓷盖瓮、破炭等多个环节。其中,炭化环节对炭的品质和味道影响最大。
在台湾,制作乌龙炭的工匠通过多年经验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乌龙炭的炭化过程严格控制在70-80小时,保证炭品质稳定和炭内部有足够的碳化程度。然而,如果制作工艺失误或者温度控制不到位,就会导致炭化不足或过烤,从而产生焦味。
2、原料选择
制作乌龙炭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南亚热带地区的树种,如桉树、柚木、榴莲木等。而不同的树种所制成的炭品质和味道也有所不同。
在台湾,制作乌龙炭的工匠通常选择树龄在15-20年的桉树作为原料,因为其树干直径更粗,木材更紧密,炭化后的炭块更耐烧、不易断裂。而柚木则因其较软的质地和低密度,易产生焦味,一般不作为制炭原料使用。
3、烤制方式
在台湾,制作乌龙炭的烤制方式主要有两种:开口烧和密封烧。
开口烧主要是指在炭化过程中,炭垛开有若干个小口,炭内流通气体进行燃烧,这种方法炭化时间短,但是可能会导致炭味偏重。而密封烧则是指用陶瓷瓮或者钢瓮封住炭堆,让炭垛内的炭化热彻底被保留和回收利用,这种方法炭化时间较长但是容易控制炭味。
4、存储环境
乌龙炭的存放环境也会对其味道产生影响。由于炭排放着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所以在存储环境中,炭还会不断地慢慢炭化。如果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潮湿会让炭内部湿度增大,从而导致炭味变差。
因此,保存乌龙炭时最好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以保证炭的品质和味道。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