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湿单丛的定义
抽湿单丛是指在秸秆还田造成的泥炭化条件下,通过对土壤湿度进行调控,使其达到适宜作物生长的状态。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一些措施把田里的水分调整到合适的程度,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抽湿单丛的发展历程
抽湿单丛这种作物种植方式并非一夜之间被人们所熟知,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
当时,上海农业科学院曾对抽湿单丛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该种作物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并且对减轻土壤侵蚀及保持水土流失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也开始推行抽湿单丛种植法,其发展逐渐壮大。
3、抽湿单丛的应用领域
抽湿单丛主要适用于一些相对比较干旱的区域,比如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
另外,在一些沿海的盐碱地也可以通过抽湿单丛的方式进行耕种,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4、抽湿单丛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抽湿单丛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将田地上秸秆还田进行泥炭化处理后,由于土壤结构改善、水分能够被更好地保留和利用,因此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是增加农作物产量。抽湿单丛可以通过对水分的调控,使其达到适宜作物生长的状态。如此一来,既可让作物生长更健康,更快速,同时又能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三是减轻土壤侵蚀及保持水土。抽湿单丛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地水分蒸发量,减少水分的流失,从而减轻土壤侵蚀情况,同时又有助于保持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