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为什么不能久煮
对于茶爱好者来讲,煮茶是一项相对简单却又十分关键的技术活。由于茶叶的芳香物质、咖啡碱等营养成分含量都随煮过的时间而逐渐降低,因此煮茶的时间应该注意控制。那么,为什么不能久煮呢?以下是几个原因:
1、茶叶过度泡制会破坏香气、营养成分
煮茶可以激发茶叶的香气,让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更好的释放出来,但时间过长则这些香气物质就会减少或消失。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流失。久煮会导致茶叶的外表开始变黄,内部也会变成暗褐色,甚至泡出的茶汤也会变得深、苦。长时间的泡制还会产生苯乙酮类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是有毒性的。
2、茶叶的可食用版本也不能长时间泡制
对于那些喜欢直接食用的茶叶(比如龙井茶中的茶芽),同样不能长时间泡制。因为茶叶口感的变化不仅是由香气、营养成分的流失导致的,也与茶叶中的苦涩成分质量有关。茶叶中的苦涩成分随着泡制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转化为更难消化和吸收的物质,如果在过长时间内不停地泡,就会让茶叶的口感变得更差。
3、茶壶等茶具容易藏有细菌
煮茶时,使用的茶具也需要注意。如果茶壶、茶杯等容器未经过消毒就用于煮茶,就有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地方。而如果煮茶时间过长,茶汤就会变得滞涨,使得细菌繁殖的条件更为适宜。因此,为了健康考虑,最好不要让茶叶过度泡制,选择适合的时间和茶具,保证茶叶的健康与口感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