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的工艺什么时候开始
熟茶,是指经过人工堆积、发酵后产生的一种茶,是现代茶叶的重要品类之一。那么,熟茶的工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下面从历史、人物、品种、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历史
熟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区的茶农们发现,将未经压制的毛茶堆积在一起,经过时间的沉淀、水分的渗透和微生物的发酵,其茶汤变得鲜红、甘润。为了更好地保存茶叶,并改进其品质,茶农们开始尝试探索熟茶工艺。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由于紧致型茶叶(如龙井茶)的发明,压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同时熟茶也随之发展。因为熟茶的质地并不好,且陈化需要时间,所以熟茶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
2、人物
熟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少不了诸多茶人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王十万及其徒弟何鸿燊。
王十万是台湾青年农民,他在1985年研究出了熟茶中主要的微生物活性菌,从而为熟茶的发展建立了科学基础。王十万的徒弟何鸿燊也是熟茶界的泰斗,他成功地开发出了多款熟茶,且深耕熟茶产业,将熟茶发展成为现代茶叶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3、品种
茶树的排序头号品种是大叶种,而大叶种的产品是毛茶性质的生茶,熟茶是通过微生物工艺转化而来的。现在市场上熟茶品种繁多,最著名的有普洱茶、天茶、牡丹煎茶、水仙煎茶、翠玉煎茶、宋太祖茶等。其中,普洱茶是熟茶的代表,是由云南大叶种茶发酵而成,因为历史上的普洱市是熟茶的主要交易市场,所以熟茶被俗称为普洱茶。
4、工艺
熟茶的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堆积、搓丝、晒干等几个流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堆积过程,这个过程叫做账火,也称堆细或堆炭。堆积时间因熟茶的不同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在30天至120天之间。通过这个过程,熟茶能够经历化美变,即粗糙转为平滑,咖啡色转为红黄色,茶味从涩转甘,茶香由陈烟味变为砖茶香,口感更加醇和。
熟茶的工艺在多年的实践和发展中逐渐完善,也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迅速进步。例如,微生物工艺的研究为茶叶发酵提供了科学依据,人工堆积也不再是唯一的堆积方式,目前还有机器堆积的技术。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让熟茶的品质和量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