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为什么叫炒青
茶叶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道工序被称为“炒青”,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
1、炒青的历史渊源
炒青是中国传统制茶工艺中的一道主要工序。早在唐代,杨素就在《茶经》中记录了炒茶的过程。《茶经》是茶叶的第一部专著,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经》中,杨素将制茶过程分为了“杀青、揉捻、炒制”三个部分,其中的炒制就是指炒青。
从此后的历史上,炒青成为了茶叶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艺,茶制师在炒制时要将新鲜的茶叶振煽到发出清脆声响,以达到炒出茶叶清香、杀青等作用。因此,茶叶在制作中的这个关键工艺就被称为了“炒青”。
2、“炒青”的作用
炒青是茶叶制作的重要工序之一,也是茶叶原料初步加工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作用是杀青、软化茶叶细胞、促进氧化酶活性、挥发多余的水分和香味,使茶叶进一步萎凋和形成特有的香气和风味。同时,炒青也可以使茶叶保持一定的形态特征,便于后续的揉捻和烘干处理。
3、炒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炒青的方法根据茶叶的不同品种、不同生产工艺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炒青要采用农具或机械炒制,炒制温度在230℃-280℃之间,炒制时间掌握在3-5分钟。注意事项包括:对炒的茶叶及时搅拌,以免局部过热炒焦,同时应该把握好炒制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4、炒青对于茶叶品质的影响
炒青是制茶过程中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炒制方法和工艺会对茶叶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炒青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来掌握。炒青不仅可以使茶叶产生特有的香味和风味,而且还可以使茶叶的色泽更加鲜艳、滋味更加醇厚、汤色更加清亮。因此,在制茶中,炒青是不可或缺的工序之一。
评论留言